昨日,现代农业投融资论坛在香格里拉大酒店召开。本报记者 傅坚 摄
长江商报消息 金融、农业专家齐聚农交会,探讨“谈农色变”,剖析投资潜力
都说融资难,农业企业融资更难。由于投资周期长、风险高,金融机构一直“谈农色变”,不过,这一现象在本届农交会上有了转变。
昨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十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首设的现代农业投融资论坛上,来自全国的金融机构和农产品加工业专家、官员,纷纷对农业金融表达了美好愿景。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我国现代农业有数十万亿的投资潜力。
■本报记者 孔慧慧 郑玮 实习生 张蜀君
现状
农业逐渐产业化,金融机构欲分杯羹
武汉荷香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祥敏对融资难的问题深有感触,她介绍,公司创立初期生存艰难,去年底,企业订单量暴增,却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给农户支付原材料定金,缺口达200万元,“银行贷款需要固定资产抵押,企业规模太小,哪来土地抵押?”于祥敏为此夜不能寐,最后该项目被一家民营担保公司看中,才勉强贷到钱。
而在本届展会上,银行、基金公司等相关金融机构也纷纷搭建展台。中国民生银行展区工作人员朱先生说,以往农业基本是小散乱,近几年农业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农业逐步产业化,我们想提前抢占市场,从未来巨大的农业金融市场中分一杯羹。”
潜力
数十万亿投资潜力即将释放
“我国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农业金融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昨日的现代农业投融资论坛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实现十连增,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综合机械化水平都超过了50%的节点,我国已经进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阶段,也预示着高投入高产出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催生了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金融主体亩均投入需求比传统农户高出5倍以上,这就决定了现代农业对金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数十万亿的投资潜力,也将为金融机构呈上一块巨大的蛋糕。”
利好
三中全会释放信号,政策闸门已开
“周期长、产出慢、风险高,是我们涉足农业最艰难的因素。”中农科产业发展基金总裁汤丹松一语道出所有金融机构的心声。
不过,银监会合作金融部副主任田建华表示,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特别是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扩大农业信贷提供了空间,“政策的闸门已经打开。”
政策利好,金融机构更青睐怎样的企业?“我们更倾向全产业链经营的企业。”民生银行现代事业部总裁李林辉说,银行风险可以不依赖担保或抵押,但一定要掌握企业的第一现金流,而全产业链提供给银行最好的就是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
布局
投资超10亿,农业将成联想支柱产业
在昨日的论坛现场,联想控股颇受关注。“政策上,现在的发展趋势非常明确,中国的农业发展也由吃饱到吃好阶段。”联想控股现代农业投资总监王大为说,投资农业是联想控股的战略布局。
“我们选择从水果切入。”他说,水果产业增长快,增速大,目前产业较分散,还有很大空间。而对于优先选择蓝莓和猕猴桃,王大伟说,这两大品类属高端水果,“一般农户和小企业是很难打通整个产业链的。”
他说,公司提出“三全模式”,通过全产业链经营提升品质;全程可追溯系统,让消费者信任产品和品牌,目前蓝莓和猕猴桃两个品类都已实现。“再就是全球化布局。”王大为说,考虑到水果有季节性,公司目前已在南美收购了5家种植企业。
“在水果领域做出品牌后,再叠加种植和养殖领域。”王大为也表示,目前公司已在农业领域投资超10亿,“我们是产业投资者,要把农业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