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世界贸易组织(WTO)第九届部长级会议7日在印尼巴厘岛闭幕,会议发表了《巴厘部长宣言》,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以下简称“协定”)。这是WTO成立18年来的首个全球贸易协定,多哈回合谈判12年僵局终获突破。WTO重回国际贸易谈判的中心舞台,暂时避免了被边缘化命运。但其未来前途,仍难以令人乐观。
“协定”包括10份文件,内容涵盖了贸易便利化(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农业补贴(允许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更多选择权)和发展(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贸易程序的简化有利于降低企业贸易成本 。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报告,上述协议将给全球每年增加9600亿美元贸易额,并将提供2100万个职位,其中1800万个位于发展中国家。
“协定”给中国企业出口带来利好,将使外贸中小企业因通关成本的降低而获利。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司长柴小林表示,“协定”将减少中国贸易成本13.2%,出口额每年将增长近2800亿美元。
不过,“协定”所达成的是多哈回合谈判“早期收获”,降低关税等核心尚未触及。谈判只是在贸易便利、农业补贴、发展等几个议题上取得共识,而多哈回合总共有八大议题。其他的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贸易、规则谈判、争端解决、知识产权都是硬骨头。另外,国家保护主义也是WTO难以冲破的障碍。在农业补贴方面,“协定”并没有重大进展。
“协定”仅是一个好的开端,它与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尚有不少差距。WTO所面临最严峻的冲击来自于方兴未艾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由于多哈谈判进展缓慢,全球主要国家最近几年开始把重点从建立全球性贸易协定转向建立地区性自贸协定。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都在紧锣密鼓谈判中。
FTA谈判迅速,不像多哈回合谈判旷日持久。WTO采取“一致性”规则,所有协议必须经所有成员方同意才能通过生效。除了利益博弈外,部分成员方利用某些无关自身议题上的“一票否决权”,作为争取自身利益的筹码,致使所有议题的谈判都进展缓慢。比如这次谈判中,几个拉美成员因美国对古巴禁运政策一度拒绝签署文件。
此外,FTA可以更大幅度地降低成员国之间关税,甚至实现零关税。而WTO中有一些把关税作为国家主要税收收入的欠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大幅度降低关税。从实际效果来看,FTA创造的贸易环境优于WTO的协议规范。因此,WTO只能成为FTA的跟随者。对于那些亟待扩大出口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来说,FTA是更理想的选择。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WTO巴厘岛会议上表示,中国除了继续支持WTO外,“对于其他多边、诸边谈判,也持开放态度”。对于中国而言,在继续支持WTO谈判外,还可更努力推动FTA谈判,与更多的国家达成FTA,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
■ 本报评论员 梁秀峰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