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阿根廷,别为她哭泣

阿根廷,别为她哭泣

2013-12-17 02:12:08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近期阿根廷国内罢工骚乱有失控之虞,部分华商遭到哄抢洗劫。当地媒体报道,一些阿根廷人在网上发帖称:“为了过好平安夜,去抢中国人。均财产!贝隆万岁!”阿警方911热线消息,布宜诺斯艾利斯警方于当地时间11日抓获两名在社交网站上煽动抢劫华人超市的阿根廷人。

这些暴徒口号本不值一提,有个名字却值得注意:贝隆。贝隆是那个风华绝代的美人,是麦当娜《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唱的那位吗?这个名字怎么成了劫匪推崇的偶像呢?

贝隆,指胡安·贝隆,二战前后阿根廷政坛的风云人物,他的妻子正是有名的“贝隆夫人”——伊娃。这位出身底层的交际花美艳动人,富有个人魅力。她通过奋斗成为演艺大明星,继而与英俊的贝隆将军恋爱,将他从牢狱中救出,两人结婚。1952年贝隆夫人香消玉殒,年仅33岁。

贝隆夫人出身贫寒,童年的生活经历使她对穷人有天然好感。她的丈夫在政治上采取亲近底层、同情工会、敌视企业家的态度,贝隆夫人则亲身上阵到处宣讲。由于两人独特的魅力,这对夫妻很快在阿根廷国内刮起政治旋风,“贝隆主义”大行其道。1940年代末,阿根廷政府开始要求“经济独立”,高筑贸易壁垒;为抵制“国外资本剥削”,大量外企被国有化;为讨好工人阶层,政府大派福利,提高最低工资,强化工会特权。

从贝隆时代起,阿根廷经济脱离了此前长期实行的自由市场。战后阿根廷长期实行“进口替代”(即除非本国不能生产,才从国外进口),政府建立大量国有企业,垄断了钢铁、能源、矿业等领域。拥有丰富牧草的阿根廷在短时间实现了“工业化”,代价却是国企缺乏效率,失业率高企,通胀严重,财政赤字长期居高不下。

二战前人们谈论一个国家经济繁荣,通常会形容说“富得像阿根廷”。阿根廷躲过二战,却没跟上战后国家腾飞的脚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阿根廷进行了几轮以私有化为核心的改革,国内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人均年收入达到一万美元左右,居世界中等收入水平。表面看还不错,但是考虑到它的优越条件(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八,拥有世界上最优良牧场;人口超过四千万,早早实现了高城市化;国内长期和平,在上世纪初就是世界上最富裕国家),这个发展水平实在不理想。

贝隆思想在今天的阿根廷仍有很大影响力,总统克里斯蒂娜就是来自贝隆主义党。自2011年连任以来,她多次以“捍卫民族利益”为由将外资企业国有化,加大政府支出补贴公共服务,限制外汇使用。由于外资逃离和对进口的限制,物价上涨加快,政府连续出台价格管制。短缺现象到处蔓延,这引起了国内民众极大不满,这也是今年阿根廷政局动荡的原因之一。

阿根廷经济不景气其实是民粹政策酿造的一杯苦酒,很多民众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还是打出“贝隆万岁”的口号要求均贫富,人们还在怀念贝隆夫人,用歌剧和电影重现她的风华绝代。这些都掩盖了她的思想造成的灾难。麦当娜有一首著名的歌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唱的是贝隆夫人,确实如此,阿根廷人不应该为贝隆夫人哭泣,他们应该为美丽祖国的多舛命运而哭。

■ 陈兴杰 (北京 媒体人)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