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招录没有问题”才是真问题

“招录没有问题”才是真问题

2013-12-25 02:47:3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房清江(嘉鱼 公务员)

“单位招录的4名双语讲解员,有3个是局领导的子女。”近日,有网友举报称,江苏徐州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下称“淮塔管理局”)于2008年招聘了4名讲解员,其中有3人的父亲都是当时局里的副局长。不过,当地纪委、人事局等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后,结论是此次招聘程序符合规定。(12月24日《现代快报》)

机关事业单位“萝卜招聘”的事件不少,看似严密的程序里藏匿着权力自肥的魅影,甚至沦为“近亲繁殖”的游戏,损害了基本的公平公正。

仔细回顾一下当初招聘过程,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是招聘没有专业限制。既然是招聘双语讲解员,至少应当是外语专业,或者对外语能力作出一定的规定。没有专业限制,意味着更广谱,谁都能报名;其次是面试评委设置。淮塔管理局办公室、宣教部等人员亦是评委,用人单位具有左右结果的评判权,无法排除倾向性嫌疑,其结果本身难具公信力。更何况他们在招聘中与承办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考题泄露是存在可能性的。而这些恰恰让单位领导的子女在招聘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萝卜招聘”的发生,人事招聘实行“回避制度”早有规定,见于2006年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第27条。回避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格的限制,如个案招聘单位任领导职务的副局长,其子女报考就应当回避,被堵在大门之外;二是招聘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涉及利益冲突可能影响公正的,在考务中应进行回避,比如单位相关工作人员不得当考官、评委。

类似的制度,同年8月在《徐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中亦作出规定,只是不过沦为一张废纸罢了。程序缺少正义,招聘难有公平。面对5年来不断的质疑,此番当地人事与纪检部门迫于舆论压力,作出所谓调查,但结论“符合规定”更像是一种托辞。这样的尴尬其实可以预料,一则体制内的自我调查本身一直存在公信隐忧;二则木已成舟的结果牵扯了过多的利益,不仅涉嫌的考生事实上已经工作了5年,如何处理成为难题,而且一旦承认有问题,考试的组织者、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理,牵涉面也相当广。

调查结论“招录没有问题”才是真问题。影响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招聘的公平公正,说到底这还是权力制约的话题。尽管从制度层面上越来越重视预防与控制,但是有规定难执行,违反了规定难查处、难纠正,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原因也并不复杂,不过是权力荫佑的思维根深蒂固,“近亲繁殖”迎合了整体的诉求,甚至成了权力的“恩赐品”,成了一种所谓的激励;相对应的则是裁决纠偏与问责机制的缺失、程序正义不具刚性、招聘环节责任人责任界线模糊,从而给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

维护人事招聘的公平公正,根本上需要从执行环节增强对权力的制约,增强非利益相关者在操作中对程序正义的遵从,谁执行谁对后果负责,借以倒逼招聘过程的公开与透明。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