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拿什么教给孩子

拿什么教给孩子

2014-01-05 02:17:1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邓哲瀚

昨天《河南商报》的一条报道令人瞠目结舌——郑州市某重点高中的学生武帅(化名),之前在初中学习成绩很好,加上组织协调能力不错,深得老师喜欢,一直都是班长,但到了高中,成绩排名明显下滑。更让他郁闷的是,外班转来一名学生,没几天就当了班长。他先和伙伴商量“除掉”班长,后觉得这样做太危险,于是改成“教训”班长,让他“自觉退位”,一旦计划失败,就一齐自杀。为防其中一个小伙伴反悔,他们还签订了“生死密约”。幸运的是,密约泄漏。

在人们眼里,孩子的心是柔软的,个性偏于散漫,但这个“逼宫”计划看上去并非如此。除掉、教训、自杀的步骤之下,人的生命和身体成了草芥。而计划的反复拿捏、进退同盟的形成,也显露出心思复杂、曲折的一面。本应简单纯真的少年,却导演出一段阴暗的“政变”戏,让人心痛。

那个孩子如此在意班长之位,与他初中的经历有关。他体验到并一度享受着班长的风光与好处,因此,其他孩子无所谓的当不当班长这回事,对他来说却无比重要。如果当班长要付出更多时间为班上同学服务,而且要受到同学们无所不在的监督,并且弄不好就会撤掉,羡慕班长职务的人估计不会多。

说白了,班长多少还是有点权力的。现在有些学校在评优评奖上面,对班干部有一些倾斜。有些班主任,比较倚重班长去“管人”,而不是激励班长去做好服务。这些不合理的潜规则或办法,让班长的含金量和话话权都提升了,把班长这个位子也弄热了。当然,也有一些学校对班长评优评奖并没有什么照顾,但这个职务可以为将来锻炼从政的素质。

学生十分想当班长,与成年人追逐权力是一回事。其实,我们身边不乏有境界、有节操的从政者,他们对自己要求很严,但的确也有一些人在权力中迷失了自己。但不管怎么说,一些人在反感、批评后者的同时,居然也对权力产生了依恋。一位老人家用这样的话劝我去考“铁饭碗”:“你一年写到头,不如人家收一次礼。”在这位身为平民的人看来,有了一官半职,很多东西就会顺风顺水而来。这种想法当然不符合实际,但蕴含的期待其实就是一种腐蚀剂。当我们把这样的想法说给孩子听,他们多少能听进去一些。他们想挤成班干部、挤进学生会,要么是因为确有好处,要么是被“有好处”的传闻给忽悠了,或者是为了将来谋得一官半职练一练身手。

即使在有些学校当班长没有好处,设了班长也不让其干什么事,但班长一职恐怕还是有人愿意抢着当。现在,社会上、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励志学、成功学,关于学校的故事有“学霸”“校花级学霸”等等,要么就是谁考了多少等级证、资格证,谁选修了多少门课。当然,人应当让自己更优秀些,但“学霸”“考证大王”“选修课王子”,追求的也许不仅是优秀,多少有些在意把别人比下去的那股“牛气”。这种东西,和优秀的关系其实是没啥关系。但很多人都好这口,以把别人比到地上去为荣。在无止境的争强逞能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快乐吗?

(作者系传播学博士)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