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竞争不公融资难 民企吐槽2013难事

竞争不公融资难 民企吐槽2013难事

2014-01-06 02:51:3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破解:主动出击,寻找多重融资渠道

本报讯(记者 马秀佳)“今晚来了不少金融投资机构,平时和他们接触的机会不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他们注意。”前晚,楚商资本年会,湖北襄阳一家机械制造公司总经理陈希(化名)应邀参加,他带着三名员工,一桌挨着一桌发放公司宣传手册。

2007年,陈希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这家主要生产建筑塔吊和施工升降机的机械公司。刚刚过去的2013年,公司年产值做到了两亿元。但陈希不是很满意,“和同行业的国企相比,我们想从金融机构办贷款太难了,企业发展速度比较慢。”

不公平!国企靠“先天优势”绑客户

事实上,陈希最大的不满意是,行业竞争环境不公。他称,无论自己和员工多努力,技术多先进,纳税多规范,都无法打动手握资金的金融机构,而拥有国资背景的同行企业,却可凭借“先天优势”获得金融支持,而后以“零首付”“低首付”等恶性竞争方式,快速占有市场空间,捆绑客户,“随便一台机器都是大几十万,占有一个客户,相当于把今后的售后、维修等利益也绑定了。”陈希解释。

不过,这种方式直接导致部分国企融资租赁比例过大。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当基建投资不景气时,呆账、坏账随之而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这两年已经尝了恶果”。

活下去!主动出击,寻找融资渠道

在陈希看来,融资租赁模式并没有问题,目前公司部分业务也采用这种模式,但首付额度达30%,另外客户还要支付20%-25%的按揭服务费给金融机构。

“肯跟我们进行金融合作的是一家租赁公司,服务费要比银行等融资机构高,但是没法子,商业银行我们找过多次,都被拒了。”高额首付控制住了风险,却少了很多客户,陈希称,大客户大都愿意选择低首付或者零首付的采购方式,这样不会占用太多的流动资金。

这些年,公司凭着产品性价比高和售后及时等优势,在中西部的路桥基建市场上站稳了脚跟,销售业绩从千万到去年的两亿元,稳步增长。

“今后融资难仍将制约公司的发展,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寻找更多的融资渠道。”对于未来,陈希并不悲观。他说自己要通过楚商资本等渠道,认识更多的资本大佬;同时规范企业,争取到“四板”“三板”等资本市场挂牌,成为公众公司,以资本的力量助推企业发展。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