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山中环商贸城附近的二手车过户店面。本报记者 孙辰 摄
长江商报消息 二手车鉴定评估“国标”6月1日实施
本报讯(记者 翟莹)“买新车钱不够,买二手车又怕水太深”,因为害怕摸不清二手车的“底”,市民王小姐最近一直很纠结,到底要不要入手二手车。不过,类似王小姐的烦恼有望得到解决了。
日前,我国首个《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出台,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专家认为,此举标志着国内二手车“蒙着卖”时代结束。但也有人表示,《规范》属于非强制性,效果还有待观察。
二手车评估靠“蒙”
目前,对于二手车定价,大多是由买卖双方协商,由于没有第三方机构的介入,以及完整的评估体系,买方对车况处于“不透明”一方,卖方修改里程表、事故车当“准新车”卖的事时常发生。
日前,网友“megadeth”发帖讲述了自己的“坑爹”二手车经历。据他介绍,去年9月份,在武汉汉西二手车市场购置了一台二手本田思域,自己还特意花了500元钱找人鉴定,得出的结论是“该车没有出过大事故”。
可仅仅1个月后,这台“没有事故”的车在保养时,被发现横梁撞弯,大灯曾被修复等诸多问题。“megadeth”找到卖家要求退车,却被告知“不能退车,只能降价八千元回收”,而帮他评估的人则主动退了款。经历这件事后,“megadeth”深感二手车市场“水很深”。
评估“国标”非强制
事实上,跟“megadeth”一样吐槽二手车交易不规范的人还大有人在。日前,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官网发布了《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
按照规定,评估最终得分将车辆技术状况分为5个级别。一级车就是车辆优良,五级车就是有重大事故修复痕迹,也就是俗称的事故车。消费者可以一目了然。
这是否意味着,以后每台二手车都会标注清楚它的等级?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解释,该《规范》并不具有强制性,“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到底要不要做评估。”
不过,罗磊认为,即便不具有强制性,但《规范》的出台给二手车评估统一了标准、对车况也给出了统一,“以前,一些专业的二手车机构也提供评估,但都是各自为战,评判标准不统一。现在有了统一的标准,也给消费者维权带来了方便,消费者如果质疑卖家评估报告,找第三方机构评估,根据《规范》做出结果,再来做判断,就不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他认为,《规范》的出台,意味着二手车交易“蒙着卖”的时代宣告终结。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