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欧元:不死鸟?

欧元:不死鸟?

2014-01-08 03:12:29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孙兴杰(经济学博士后)

2014年1月1日,波罗的海沿岸的拉脱维亚成为欧元区第18个成员国,在欧元危机的阴云尚未散去之际,拉脱维亚的加盟无疑增强了欧元区的信心。2012年没有迎来玛雅人说的世界末日,唱衰欧元的论调却成为时尚,直至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伦敦奥运会开幕之前宣布购买欧元区成员国的债务,做空欧元的声音才慢慢退出。2013年,欧元成为少有的坚挺货币,欧元指数上涨4.4%。可以预见,欧元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经历过危机洗礼的欧元将会获得更坚实的后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欧元从危到机

自2009年南欧国家爆发债务危机以来,欧元崩溃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挂在欧洲与全世界人的心头。欧元崩溃引起的危机与动荡肯定要远远超过华尔街的金融风暴。2008年的金融危机从美国开始,但是最终唱主角的却是欧洲。最近几年中,国际财经新闻的焦点一直没有离开欧元区的救助、争吵,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欧元的撕扯状态。

随着2013年底爱尔兰彻底退出救助,欧元危机正渐渐离开人们的视线,欧洲领导人关注的焦点从救助转向经济增长,欧元经历了诞生以来最为严峻的一次考验。回过头来看,每个危机的亲历者或许都没有想到结果会是欧元浴火重生。2012年连欧洲领导人也不避讳希腊退出欧元区的说法,一些国家和机构开始研究如何应对希腊退欧之后的局势。2013年底希腊出现了财政盈余,预计到2015年将恢复经济增长,彼时欧元危机将成为历史事件。

欧盟是全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而欧元则是欧洲一体化的“结晶”,作为一种“设计”出来的货币,欧元有各种各样的症结,这次欧元危机无异于一次危机的大暴露。看看欧洲领导人是怎么医治欧元的吧。

每个危机时代都会涌现出挽回危机的英雄,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和德国总理默克尔无疑是挽救欧元的关键人物。默克尔不仅成为欧元区唯一成功连任的领导人,也是欧元走出危机的“主心骨”,正是这位固执的“大妈”让欧元免于崩溃。默克尔的权力当然来自于德国超强的经济实力,德国不仅是欧元区第一大国,也是南欧国家救助计划的主要出资人。更重要的是,德国在危机中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如果德国经济也陷入衰退,那么欧元的命运如何是很难预想的。

德国的经济实力是默克尔实施拯救欧元计划的坚强后盾,而默克尔的政治谋略与意志力使德国的建议贯彻到南欧国家。德国之所以在危机中保持了比较稳定的经济增长,根源在于德国矢志不移地发展实体经济,紧缩财政,控制福利开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出口能力。

基于此,默克尔要求希腊等受援国必须厉行紧缩,以紧缩换取援助,严肃财政纪律,为了帮助希腊整顿财政,德国甚至还派出会计人员“帮助”希腊,此举深深地刺激了希腊人的民族自尊心,将默克尔视为希特勒的化身。最终希腊还是接受了数以千亿欧元的救助,削减超额的福利开支,压缩臃肿的政府规模,紧缩让失业率居高不下,但这是恢复希腊经济活力不得不做出的牺牲。

默克尔的紧缩政策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换位思考一下,德国的纳税人怎么能够容忍默克尔拿着纳税人的钱做“慈善”呢?另外,默克尔还坚持要建立财政联盟,一个没有共同财政基础的货币是脆弱的,默克尔以救助作为筹码不仅推动欧元区成员国内的改革,还为欧元建立更加稳固的基础。默克尔扮演了德国民众、德国央行与欧盟、南欧国家之间的中介人,当然各方对她都颇有微词。但南欧国家经济触底反弹,欧元已无崩溃的危险,而默克尔也如愿再度连任。

默克尔内心深处是要坚决捍卫其导师科尔所创建的欧元。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强势的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欧洲央行本来是欧元区央行系统中的一员,而在德拉吉的掌舵之下,欧洲央行的权力大为扩张,2014年开始欧洲央行将全面监管欧元区的银行体系。在危机期间,银行业联盟已经起步,监管、清算与存款保险制度渐次展开。正是德拉吉的无限购债的口头承诺吓跑了那些做空欧元的投机者。由此可见,德拉吉的言行彰显了欧洲央行管控风险的能力。

在危机期间,欧元获得了更多制度上的“铠甲”,即便再次出现类似的危机,欧元区也可以安然渡过难关,虽然争吵与妥协的过程总是让欧洲领导人彻夜难眠,而这恰恰是欧洲一体化的“特色”所在。

二、从马克到欧元的一跃

在欧元危机期间,不仅南欧国家对苛刻的援助条款大为不满,德国人也对欧元不满,在2013年大选期间甚至出现了以反对欧元为特色的政党。其实,自1993年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来,德国经济学界和法学界就不断反对这一取代马克的货币,法学家认为欧元已经违反了德国宪法。

共同货币是欧洲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上世纪70年代,欧共体就在不断探讨货币合作的途径,彼时美元危机不断,欧洲国家经济上已经复苏,尤其是德国手中持有大量的美元储备,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欧洲货币体系也是动荡不断,欧洲这么多国家,维持汇率稳定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欧洲人想了个办法就是蛇形汇率机制,也就是规定好汇率波动的上下限,这样汇率的波动烈度就会降低,波动曲线如蛇形。货币越多,交易成本越高,如果要在欧洲境内旅行的话要不断地兑换货币,不仅麻烦,而且还要花费成本,对于贸易来说,还要承担汇率风险。共同货币可以免除汇率兑换的风险和成本,还可以增强欧洲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

当货币体系已经脱离黄金之后,每个政府都有通货膨胀的冲动,用更多的货币来支付政府开支,满足选民的福利需求。但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发行货币过多就会引起贬值。德国人曾经有两次失掉自己储蓄的惨痛经历,一次是一战后的超级通货膨胀,一次是二战后的货币更换。因此德国央行的首要甚至唯一的目标就是维持货币稳定。德国马克是欧洲最坚挺的货币。

在货币问题上欧洲有两个不同的传统: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条顿传统,厉行节俭稳定币值;而以法国为代表的拉丁传统则更愿意享受,提高福利。坚挺的德国马克无异于拉丁国家滥发钞票的“刹车”。货币统一之后,拉丁一派获得了人数的优势,欧元区的这次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南欧国家过度福利引起的,最终还是要依靠条顿国家出面解决这个问题。

马克虽然成为了历史,但是马克的信誉为欧元所继承,德国央行的精神也传递给了欧洲央行。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