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财政资金没有理由补贴市场化企业

财政资金没有理由补贴市场化企业

2014-01-09 02:39:38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据“新华视点”披露,自2013年10月份以来,沪深股市至少有35家上市公司共获取了超过11亿元的财政补贴,而获得“补血”的这些上市公司有的处于严重产能过剩的钢铁、化工等行业,有的连年靠补贴延续退市来“续命”。

政府要不要对企业进行财政补贴?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有的企业提供的是水、电等公用事业产品和公益性服务,大都是由政府确定价格,而政府为了照顾低收入者的利益,其定价往往会偏低,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这类企业给予财政补贴,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将财政资金输送给已经在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却是完全错误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是高度市场化的企业行为,一个企业一旦完成了这样的程序,它就是一个市场化企业,其产品定价必须由市场来决定,它也失去了获取财政补贴的理由。

政府热衷于对企业实施财政补贴,表面上看,这是政府在支持实体经济,但政府支持实体经济,更需要做的是实施面向整个经济体的减税等手段,让所有企业都能享受到减税带来的实际好处。对于个别企业在市场中的命运,还是应该让市场来起决定作用。

政府财政补贴方面出现的乱象,归根结底还是政府与市场关系没有理顺的结果。因此,不仅要做到财政补贴阳光化,更重要的是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将政府定价范围严格控制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除此以外的行业,政府没有必要对其进行财政补贴,而应该让它们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样一种机制形成以后,产能过剩这个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顽症也就有了化解的希望,而消费者也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市场竞争之下所产生的优质服务。

据《南方都市报》,作者周俊生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