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陈广江(山东 媒体人)
11日凌晨,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遭遇了火灾。在近2000名军警民的全力扑救下,火灾已被全面扑灭,但已造成242栋房屋等被烧毁。这是古城有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火灾。(1月12日新华社)
古城被毁的房屋、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是有形的损失,而被毁的大量文物、艺术品以及人们对千年茶马古道特殊的文化记忆则是无形的损失,也是更大损失。
尽管具体起火原因还在调查中,但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未被重视、日常防火措施未能防患于未然,无疑是火灾快速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地官方的说法是,古城内的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局势难以控制,加上天干物燥,风力较大,造成火势迅速蔓延,而且古城内部道路非常狭窄,大型消防车辆无法直接进入受灾核心区。最要命的是消防设施存在先天短板,严寒天气下,为了防止冻裂,消防管道里不能充水,一些消防设施的水压也明显不足。
明知古城建筑多为土木建筑,易发火灾,且难以控制,为何不在平时把防范工作做足?明知天寒地冻消防设施存在先天不足,为何当初在建设规划上没有考虑充分?明知古城存在如此严重的消防隐患,为何不在平时的消防巡查治理中下足功夫?
古城大火暴露了消防安全管理的种种漏洞。事实上,早在2012年,一篇来源云南迪庆州消防支队、标题为《浅谈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的文章就指出,“古城由于建筑耐火等级低、建筑布局特殊等原因,消防安全现状不容乐观。”警钟早已敲响,相关部门却无动于衷。
不少人把这次火灾与古城的过度商业化联系在一起,但古城的商业化与火灾并没有天然的联系,也不存在本质的冲突,只要把消防安全当成底线坚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就不会有类似的灾难。怕只怕,一边疯狂商业化,一边疏于安全管理,相当于直接把千年古城置于“火山口”。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