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乐见人大代表向“程式化监督”说不

乐见人大代表向“程式化监督”说不

2014-01-21 02:32:2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日前,在广东省人代会分组审议财政预算报告中,有代表拿着财报仔细“挑刺”。参加审议的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叶梅芬两度以“还要了解其他组意见”为由欲起身离场,都被穷追不舍的代表留住追问。

在广东省人代会分组审议中,代表们已经不满足于“看看财报举举手”,而是从财报出发去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很多一环套一环的追问表明,代表们不再按部就班,甚至是放弃所做的提前准备,相互启发着对某些深层问题或关键问题一问究竟。相比过去而言,这是一种进步,监督不再“照本宣科”,而是呈开放式的“直戳软肋”。

但另一方面,接受人大代表监督的有关政府部门,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代表政府部门参加分组审议的官员,似乎有些“招架不住”。

人大代表们已经开始拓展监督的广度和推进监督的深度,试图以财报为原点更开放式地讨论公共财政,而如果政府部门依然习惯于“程式化监督”的过程,提供哪些数据和以怎样的形式提供,还停留于既往政府部门“自说自话”的层面,监督的进步与被监督的踯躅,不可避免会导致会场的火药味,一方面人大代表有追问不完的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官员因准备不足而尴尬。

代表们跳出此前的“程式化监督”模式,以追问和建议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监督主动权,这无疑是民主政治的进步。避免被问得张口结舌或者离场躲避,政府部门需要多听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善,更需要放弃程式化思维,以被监督者的身份定位做足功课、坦诚而谦恭地接受监督,从而实现监督与被监督的良性互动与共同进步。

据《大河报》,作者燕农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