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央行称为保护客户支付安全;新华社发文“互联网金融开放莫要成空谈”
本周二,阿里腾讯先后宣布将推出网络信用卡,大批用户“蠢蠢欲动”正欲尝鲜,不料昨日,央行13日下发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的意见函曝光,该文件明确暂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被暂停的还有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此次出手是规避风险的必要之举,但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或是大势所趋。
■本报记者 杨金金 常燕实习生 宋磊
央行
是暂停而不是叫停
昨日早间,相关意见函文件和消息已在网上不胫而走。文件中称,“要求其立即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有关业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业务暂停期间的平稳过渡,妥善处理客户服务。”
“是‘暂停’而不是市场传言的‘叫停’。”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周金黄强调,央行此举意在规范相关业务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而并非针对某家企业。
“主要是从客户支付安全的角度出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冯新娅说,相关支付撮合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下一步,会从风险的角度统一评估这两个产品,现在只是让他们履行义务报告的义务,请他们补充一些资料,再根据材料做进一步研究,现在只做到这一步。
央行这份文件称,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周金黄称,央行对金融创新一直持鼓励态度,暂停相关业务主要是出于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考虑,意在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回应
虚拟信用卡推出时间或受影响
近日,腾讯和阿里这两家当今中国互联网最大竞争对手,几乎同时宣布与同一家股份制银行——中信银行展开了网络信用卡业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钱包在线办理信用卡,即时申请、即时获准。
据了解,腾讯阿里本想借着和中信银行合作的名义,绕过《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打个“擦边球”,没想到央行这回不再“放水”,直接“放大招”,不但将还未面市的网络虚拟信用卡业务暂停,还“扫荡”了支付宝和财付通的扫码支付功能。
记者对腾讯、阿里和中信银行三方进行了采访。中信银行内部人士表示,产品设计流程没有问题,可能在监管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后期会补充一些上报材料,该业务不会就此停摆,但是推出时间可能会受到影响。
“并未收到央行文件,也是在网上看到的消息,”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其他不予置评。”
腾讯方面则称,“我们已经在和央行密切沟通,大家不用担心。我们只是需要向央行完成一些报备的工作。”
股市
中信银行A股一度触及跌停
央行暂停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的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在市场发酵。昨日,中信银行股价低开低走,A股盘中一度触及跌停,午后AH股纷纷停牌。截至收盘,中信银行A股报4.89元,跌幅8.26%;H股跌6.86%报3.94港元。腾讯控股股价一度跌超6%,最低至548港元。截至收盘,腾讯下跌4.08%报564港元。
银行股更是普遍大幅回调,超过8成个股跌幅超过1%。此外,二维码支付概念股也受到冲击,截至收盘,新大陆、证通电子两股跌停,新开普下跌3.65%。
专家
二维码支付确有一定安全风险
对于文件指出二维码支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金山毒霸安全专家昨日表示,支付不安全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不能仅局限在二维码支付这一形式上。
该专家称,二维码支付的确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有些欺诈者将钓鱼网站链接或者病毒木马伪装成促销二维码,网民一不小心也可能会上当造成资金损失。有报告显示,去年手机支付面临的风险因素增长了312%,成为威胁网民资产非常重要的原因。但安全风险最根本的原因是个人信息泄露以及感染手机病毒或访问钓鱼网站,与移动支付的技术体系无关。
该专家表示,二维码支付是一种新兴技术,而安全与便捷历来就是天平的两端,从来不存在百分百安全的支付方式,对新技术伴生的安全问题,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在发展中积极解决。
新华观察
互联网金融开放莫要成空谈
据新华社电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互联网金融,在期盼健康发展的同时,希望银行业“开放心态”不要成空谈。
评论人士余丰慧认为,政府将互联网金融定位在金融创新,提出鼓励、支持、包容的监管理念,是开放经济的监管态度。
建行行长张建国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互联网金融参与各方能秉承开放的心态,通过加强产品、数据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实现共赢。
“不能怕别人发展快就挖断人家门前路,银行面对竞争需要有平常心。”赵庆明表示,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应通过合作谋取共赢,不要让开放心态成为一种表态。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