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谭浩俊(江苏省镇江市国资委副主任)
在3月17日召开的贵州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暨推介会上,贵州省国企改革拉开大幕。最令人瞩目的是茅台集团也加入此次国企改革的行列,并提出了以核心资产和外围资产相剥离的方式进行改革。
就茅台来说,一直以来困扰企业的“子孙品牌”啃老现象,将得到改变。但是,从改革的角度来看,却给人以缺乏诚意的感觉。因为,按照茅台目前提出的改革设想,真正对社会资本、其他投资者有吸引力的核心资产,并没有纳入到改革范畴。可以用来吸引社会资本和其他投资者的,主要是下属子公司和子孙品牌。
茅台方面给出的理由是,茅台股份公司已经上市,不能再引进其他战略投资者了。因为,股份公司的股民,也是投资者。粗粗一听,这样的说法很有道理。但是,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这样的说法实在太过牵强了。既然茅台股份已经上市,不能再引进战略投资者,为什么又可以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或员工持股呢?
这就不能不令人想到,一些优质企业在改革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对“外来投资者”缺乏诚意,而对“自己”诚意过高的现象。在对社会资本或其他投资者开放时,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加以限制,或象征性地拿出一点效益末端的项目或产品来改革,而对效益比较好的项目和产品,则只允许经营层进行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如此一来,改革又将成为少数人的盛宴,成为少数人暴富的平台。
国企改革过程中,只将其中较差的业务板块拿出来进行改革,显然是诚意不足的表现。对国企改革来说,需要的并不是形式,而是内容,是要通过改革,让企业更加适应市场需要,更加具有市场主体特征,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茅台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之一,在改革过程中,可以在股权设置方面作一些限制和要求,但是,决不能只对与品牌关联度不强的下属子公司和子孙品牌进行改革,而将核心资产仍掌握在政府手中,或只对经营层和员工开放。这样的改革,不仅缺乏诚意,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从茅台的初步改革计划中也不难预料,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类似现象可能会比较多。特别是垄断国企的改革,都有可能出现将质量较差、盈利能力不强的板块或子孙公司拿出来改革,而对核心资产、优质资产、核心品牌等仍牢牢掌握在政府和国资手上。
当然,茅台能够迈出这一步,也算是一个进步。就像相关专家所言,改总比不改好。我要说的是,既然改了,为什么就不能步子大一点,胆量大一点,思想解放一点呢?更何况,像茅台这样的酒企,又不事关国计民生,对社会资本和其他投资者多让出一些股权,形成约束力更强的混合所有制结构,岂不更有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对新一轮国企改革来说,一定要吸取上一轮改革的教训,那就是诚意不足。也正因为诚意不足,在上一轮改革中,社会资本和其他投资者并没有大量加入到国企改革的行列中来。
新一轮国企改革,必须以吸引战略投资为着力点,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股权合作,形成混合所有制结构。而要想社会资本和其他投资者愿意加入到国企改革的行列中来,就必须有足够的诚意,就要敢于拿具有吸引力的资产和品牌出来进行改革,而不是像茅台一样。真正的战略投资者,很难据此入场。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