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A股亏损王”卖家当保牌不是明智之举

“A股亏损王”卖家当保牌不是明智之举

2014-03-31 01:08:1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特约评论员 周俊生

被称为“A股亏损王”的央企上市公司中国远洋近日发布公告称,2013年公司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35亿元。在这家公司连续3年亏损、面临摘牌退市威胁的紧要关头,这两个多亿的利润使其成功地化险为夷,凭着这微薄的利润,中国远洋即使在未来的经营情况仍然不见好转,但起码可以在A股市场上继续混下去了。

中国远洋在2011、2012年连续两年出现巨亏,亏损总额高达200亿元,如果2013年继续出现亏损,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只能退市。2013年,中国远洋的主业远洋运输,一点也没有起色,亏损额度高达71.79亿元,虽然到目前为止沪深两地所有上市公司的年报还未出齐,但以中国远洋庞大的体量来说,如果单列其主营业务,“A股亏损王”的帽子很可能无法摘下来。因此,在2013年里,中国远洋以疯狂的干劲开始了资产出售,仅以大宗交易来说就有4项,公司旗下的两家子公司和两家子公司所属的两家全资企业,被全部或大部甩卖,以此得到了84.26亿元营业外收入,用来填补主业亏损后才剩下了两个多亿元净利润。

通过这样一番卖家当的运作,中国远洋的上市牌照保住了,但其经营状况并没有因此改观。显而易见,对于中国远洋来说,保住这样的上市牌照是没有意义的,而对于A股市场来说,这样一个“亏损王”继续留在市场上,只会降低整个股票市场的质量。中国远洋玩弄的这一套把戏,在以往的A股市场上多次出现过,很多垃圾股就是以此手段年复一年地赖在市场上。近几年来,证监部门加强了市场监管,对于这种仅仅依靠资产甩卖来保壳的公司多有限制。但是,当遇到中国远洋这样一家央企时,证监部门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A股市场的投资质量之低在全球市场堪称前列,这已经成为制约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顽症。而这个顽症之所以难以消除,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长期亏损公司难以退市,大量本应退市的公司拉低了市场的整体质量。事实上,这些公司即使留在市场上,由于它们的再融资功能已经丧失,唯一的价值就是等待有人出重金来对其实施资产重组。但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这块金字招牌的价值正在减退,因此通过重组换壳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

对中国远洋来说,顶着一个“A股亏损王”的名声继续留在市场上已经没有意义,而为此将大量资产出血甩卖更是伤了公司的元气,实在是得不偿失。所谓长痛不如短痛,中国远洋倒不如退出市场,减轻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收拢战线,用几年时间卧薪尝胆将主业经营好,而不必在现时为了一个已经没有什么价值的上市牌照而苦苦支撑。

(作者系财经专栏作家)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