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五大行亮丽成绩背后的转型之忧

五大行亮丽成绩背后的转型之忧

2014-04-01 01:06:3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特约评论员孙兴杰

核心提示:亮丽的成绩单背后是中国银行业处于转型前夜的焦虑,既有的盈利模式正在面临挑战,利息差在缩小,如何从产品和服务中获利摆在各大银行的面前。

近日,五大行2013年的年报公之于众,成绩单依然亮丽,虽然利润已经告别万亿级别,但是一年还是能赚8628亿元,平均每天赚23.6亿元,银行业的利润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五大行的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六成以上,显示出中国银行业集中度之高,最大的银行工行日赚7亿元,成为最能赚钱的银行。亮丽的成绩单背后是中国银行业处于转型前夜的焦虑,既有的盈利模式正在面临挑战,利息差在缩小,如何从产品和服务中获利摆在各大银行的面前。

五大行的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资产比率都比较少,从表面上来看,资产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五大行优良的资产背后是几年前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为了激活银行业的活力,在21世纪前十年,中国政府对银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通过将不良资产剥离到“坏银行”中,然后政府予以注资,五大行拥有了巨大的优质资产。被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虽然不在五大行的财务报表内,但是还是负有连带责任。2009年配合中国政府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五大行成为流动性的抽水机,为市场注入了大量信贷资金。随着信贷政策收紧,经济增速下滑,产能过剩严重,地方债务膨胀,银行业面临着新一轮不良资产的挑战。有学者认为,中国银行可能不得不再次剥离不良资产。近日有媒体披露,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表示在2014年要打一场资产质量保卫战,其中一个措施是用投行手段来化解不良贷款。

2013年五大行中除中行之外,其他四大行的盈利速度是在下降的,不良资产比率则处于上升状态。另外,除中行之外,其他银行的净息差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农行净息差最高为2.79%,但同比下降2个基点,工行净息差为2.57%,同比下降9个基点。依靠息差盈利的模式正遭到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在既有的利率管制之下,银行单靠放款就能站着把钱给赚了。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宣布利率市场化将在最近一两年内实现,而存款利率市场化是最后一步。

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银行的进场助推了利率市场化时代的到来。2013年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元年,阿里巴巴的余额宝以及腾讯的理财通,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存款,互联网金融产品给予客户高额回报,对银行揽储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近期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辩论很多,有些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没有创新。但是在中国既有的金融体系之下,依托互联网金融的基金产品推动了货币基金市场的发育,增强了储户与银行的议价能力,使闲余资金能够集中起来进入银行间货币市场,这本身就是很大的创新。去年央行推出大额可转让存单打开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口子,而互联网金融则提供了另一个撬动利率市场化的支点。显然,互联网金融动了传统商业银行利润的奶酪,也引起了各大行的不满,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大前提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各大商业银行唯有面对现实。

银行是中国主要的融资渠道,这既给银行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同时汇聚了金融风险。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大方向是建立健全的资本市场,金融“脱媒”意味着更多直接融资,而不是依靠银行的中介。目前,中国债券市场中的主体依然是银行,资本市场的改革任重道远。

中国银行业体系中五大商业银行成为难以撼动“银团”,银行业独大,而国有银行在银行体系中一枝独秀,使银行信贷很难惠及中小企业。随着民营银行进入市场,银行多元化或许可以破冰,存款保险制度的稳步推进是建立多层次银行体系的基础。让五大行进入真正的市场竞争之中,权衡风险与收益,如此才能使信贷的期限与风险避免错配。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后)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