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活期存款占比下降,银行当思转型

活期存款占比下降,银行当思转型

2014-04-02 01:26:03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特约评论员 谭浩俊

据媒体报道,截至3月31日,已发布2013年年报的11家上市银行中,有8家银行的活期存款占比较上一年下降。而此前央行发布的今年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也显示,1月份,新增人民币存款减少了9402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减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照有关专家的预测,活期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重,极有可能下降到30%以下。

活期存款减少,对银行来说,无疑是最为沉重的打击。因为,活期存款利率低、存贷息差大,是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之一。现在,活期存款的占比下降了,增速放慢了,自然,银行的利润空间也被大大压缩了。造成银行活期存款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汇占款速度放慢,企业活期存款减少;二是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个人活期存款分流。

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尚没有被打破的情况下,要做到真正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拿余额宝来说,可以讲到现在为止,银行都没有真正接受。因为,在他们看来,余额宝就是与银行争利,就是在提高银行的运行成本。

但是,不要忘了,银行的高利润,完全是建立在企业和居民的低收益基础之上的,尤其是活期存款。银行的所谓利润,不过是企业和居民利益的转移,是对企业和居民利益的侵吞。如果没有活期存款做支撑,银行的利润水平将大大下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将原本由银行独占的息差利润,分享一部分给居民,只不过是物归原主,而不是银行对居民的恩赐。如果能够想到这一点,并将其想通,银行就不应该对活期存款占比下降有什么想法,也不要认为互联网金融损害了银行的利益。

如果能够在思想上对活期存款占比下降有正确的认识,并接受这样一种事实,那么,银行就应当自觉地进行业务转型、发展方式转型、发展思维转型,不要再将盈利的模式锁定在吃利差上,而应当主动转变发展方式、转变经营理念,开发更多的金融产品,包括金融服务产品、金融创新产品、金融盈利产品,既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也为增强盈利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更重要的,银行要想继续获利良好的效益,还必须转变目标的经营手段,特别是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看短期利益、不讲长远利益的做法。如在信贷资金投放方面,就不应当再满足于给开发商、政府融资平台、产能过剩行业等发放贷款,而应当更多的置身支持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只有实体经济和实体产业,才能有效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资金的市场流动性,并不断地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提供更多的信贷空间。否则,银行提升的空间就会受到限制,盈利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金融风险则会越来越大。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从表面看,息差一点不少,甚至比一般企业更高,但是,资金长期不流转,或流转的速度很慢,又怎么可能给银行带来持续稳定的效益呢?又怎么可能不给银行带来风险呢?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活期存款占比下降,银行在转型过程中必须把握好这样两个方面。一是不要为转型而转型,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时,把目标过多地对准互联网金融,试图与互联网金融决一死战,最终两败俱伤。而应当一切依据银行自身的发展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推进金融创新和服务;二是不要将融资成本转嫁给企业。这是最令人担心,也极容易发生的问题。因为,在银行没有全面启动改革的情况下,银行是有这样的条件进行成本转嫁的。如果这样,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银行必须正视现实,用创新来缓解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总之,在活期存款占比下降、利润空间变窄的情况下,银行应当将眼光放远一些,将目标定高一些,主动地进行转型,主动地适应金融改革和创新的需要。

(作者系江苏省镇江市国资委副主任)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