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
据新华社电 中国小微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如何?面临什么样的障碍?如何突破?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期间,参加“小微金融:亚洲的创新与实践”分论坛的嘉宾认为,以产业链金融模式或商圈开发模式等集群式服务改善小微企业信贷环境,是可取的措施之一。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特别是亚洲国家,中国尤其困难,因为金融体系不完善,小微企业融资难尤其突出。”作为分论坛主持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开门见山地指出。
小微企业起点低、管理粗放、缺乏抵押物、缺信息、缺信用,这些天然缺陷使融资难、融资贵似乎成为一个“无解”的命题。
“融资难是由小微企业的特点决定的。这些特点自身不会难以发生根本变化,能变的只能是金融机构。”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黄荣认为,金融机构应该创新和变革,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指出,从小微企业特点出发,以产业链的形式提供小微金融服务,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即金融机构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模式。
除根据产业链的特性提供小微金融服务外,也可以通过商圈开发的模式进行金融服务,针对小微企业高聚集性的特点,从区域产业集聚入手进行批量开发同样也是产业链金融服务开发的重要方式之一。
“只要改变现有金融服务模式,针对小微企业集群和产业链的特点,就能降低小微服务的运营成本,从而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加自身的收益。”董文标说。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