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国内首次发布汽车“零整比”数据;业内人士称,垄断推高汽车配件价格
近期,国内首次汽车“零整比”系数研究成果显示,国内不少车型零配件价格贵得离谱,一款奔驰车型零配件总价竟是整车价12倍多。
“零整比”揭底车市最“黑”一环
买得起,修不起,是中国大多车主长期以来的切身感受。然而,商家“黑”到什么程度,大概很少有人能弄清。
日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首次披露了18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数据表明,国内一些车型的“零整比”系数令人咋舌。如北京奔驰C级W204车型,系数高达1273%,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在中国更换这辆奔驰车所有配件的花费,可以购买12辆多新车。而在中国保有量巨大的丰田,旗下车型雅力士达到720.28%,卡罗拉达到625.22%;其余品牌也超过400%,仅有少数几种低于300%。
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君说:“在国外的研究数据中,300%左右的整车配件零整比是最常见的。600%、700%这么高的数据显然不合理。”
垄断推高汽车零部件价格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很多环节的“贵”,根源的指向性似乎越来越明确——垄断。而且其中诸多不合理现象,都指向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说,该办法并非是为了汽车售后服务垄断而设,但却间接强化了国内汽车售后维修与配件供应的垄断。
贾新光认为,汽车生产厂商和经销商实际上都想从渠道获利,而该办法中相关条款却保护了生产商+经销商的固定模式,维修与配件供应自然也就被这两方牢牢控制。按欧洲汽车售后相关办法,经销商、维修厂是可从符合标准的配件厂商直接进货,而在国内,这种方式被禁锢了,价格畸高也就自然产生。
亿万车主合法权益谁来保?
目前,我国车主和家庭成员数以亿计。但在汽车消费市场,不公平现象却长期存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财险工作部主任郭红表示,“零整比”系数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汽车产业链定价过程中前端与后端一些相背离的现实,能够在现有条件下提升消费者选择权和知情权。
然而,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则称,零配件暴利很普遍,但反垄断监管长期缺失。“媒体曝光4S店宰客、零配件价格畸高,已不是一年两年,但始终没有得到监管部门的回应。”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魏士廪认为,《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某些规定实际造成了垄断。有专家坦言,如果该办法不修改,消费者将继续无奈接受“被动挨宰”。但该办法的修改也很复杂,最复杂的问题就是制定该办法的三大部门,正是我国反垄断监管部门。
■揭秘
维修账本中的小秘密
陈先生几年前购买了一台大众宝来轿车,在一次车险覆盖范围以外的事故后,本想到4S店维修的他,却被价格高昂的原厂备件和不透明的工时费吓住了。“备件加上工时费需要近2万元,这车本身才10万出头。”
记者在大众某4S店内看到,经销商将11大类的备件全部公示,宝来仅40多项常用备件加到一起的总费用近2万元。而火花塞等备件国产和进口产品之间的差价高达几倍。此外,一个单价仅几十元的空气滤芯,4S店内标示原装产品价格,就比在正规电商网站不同品牌产品要高出一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认为,很多4S店能修理却换件,能换件的却换总成,把消费者带入误区。在上述大众全国统一配件价目表中,记者看到宝来的散热器罩总成是166元、大灯总成是1044元,这其中一些单独零件的价格却没有详细标示。
此外,工时费也让不少消费者大呼看不懂。陈先生说,自己后来找其他正规修理厂,工时费比4S店低50%-60%。而不少品牌汽车一次保养,工时费动辄百元,哪怕仅更换机油等简单操作。对此,贾新光认为,本来汽车配件价格就不合理,加上工时费等一些不透明的因素,消费者需要承受的负担自然大大提升。
■据新华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