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投资稳增长,莫走回头路

投资稳增长,莫走回头路

2014-04-17 01:13:2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随着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出炉,有关经济下滑的讨论甚嚣尘上。进入4月份,不少地方政府纷纷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表示,“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但部署下一步工作安排时,地方稳增长政策已然启动,广东、海南、天津、江西、贵州等多地发布总额超过7万亿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

虽然经历了4万亿投资的“心理刺激”以后,社会各方面对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和稳定有了不少抵触情绪。但是,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摆脱投资、不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似乎也很难做到。特别是地方政府,除了投资之外,也实在找不出其他好的办法和措施。控住了投资,就等于捆住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手脚。

需要注意和把握好的是,在投资问题上,既不要将地方政府的手脚捆死,过多地限制他们用投资来稳定经济增长,也不要像过去一样,放任地方政府乱开投资口子。要做到放得有度、控得有序、投得有力,真正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与稳定作用。

此次地方政府公布的投资计划,虽然仍以基建投资为主,但是,在投资结构上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涉及民生、环保和结构调整的项目在增加。特别对房地产投资的关注开始弱化,对城镇化的投资则在增加。

如果真的能够按照这样的目标和思路执行,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和稳定,将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投资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与影响,也会少得多。问题在于,这些变化能否变成现实,地方政府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会不会走老路和回头路。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决策层提出的刺激政策与措施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也是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但是执行情况却与计划大相径庭。4万亿投资强调民生和高科技项目。可实际执行结果变成了房地产过剩产业项目。

除此之外,政府在选择和确定投资项目方面,也主要围绕平台公司而展开,将投资建设任务下达给了政府平台公司。而政府平台公司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也不得不想方设法进行融资,导致政府负债进一步攀升。而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很多地方提出的投资计划,更多的也是房地产投资等,而不是综合配套建设与产业投资。同时,在如何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方面,多数地方政府也没有切实有效的举措。

总之,用投资来稳增长,是当前形势下可以采取的一种手段和措施。但是,切不要走回头路,避免给中国经济留下新风险。

■谭浩俊(江苏省镇江市国资委副主任)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