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两院院士、政商学精英“论剑”高新产业
马应龙等湖北药企
在资源、能源上没成本优势
本报讯(记者 张学荣 实习生 唐林娅)过去发掘一种新药物至少需要10年,现在通过定向改变基因就可以产出高效化合物,每一个小的改变都有可能是一项专利。2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邓子新,在湖北高新技术产业论坛上发表题为《依托天然产物发掘新药的方向性思考》的演讲。邓子新表示,生物药学通过信息技术,已经建设出能进行生物合成途径设计的数据库,大大提升了药物研发的效率,邓子新说,这将是下一次药物产业革命。
整合跨区域的资金、技术和天然资源
“交融”是邓子新演讲内容的核心。发达地区有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但却不如边远地区资源丰富、能源价格低,地区间需要加强合作。邓子新说,像马应龙药业、民生制药、健民药业这样的湖北药企,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在资源、能源上没有成本优势。
但仅“交融”还不够,还需要“对接”与“互动”。“对接”是指技术与资源的对接。自主研发药物周期长、风险高,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我国自主研发药物发展近年来初有成效,主要是因为资金投入的增多。
医药产业亟待链接式攻关
“互动”是指基础研究和产业集团互动。邓子新说,很多好的科研项目本身技术比较成熟,但是药企的承接能力不强,就算出了一些好项目也很难落地。
如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邓子新认为,首先还是要技术过硬,只要项目成熟,科研成果转化就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其次,医药审批门槛多,一个环节不处理好,所有的心血都白费,要弱化部门之间的隔墙,营造互动氛围,进行链接式攻关。
葛店可发挥地域优势
将成熟科研成果进一步工程化
本报讯(记者 张学荣 实习生 姜涛)如何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此次湖北高新技术论坛上,对未来葛店的发展建言献策。他提出,未来能否在葛店也建设一个工程设计研究院,让专利落地,推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提到工程设计研究院,叶青介绍,目前武汉市已通过建设一批工业技术研究院,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据武汉市科技局介绍,武汉市为每个工研院提供两亿元,落实用地500亩用于产业集群发展。武汉市的工研院已形成“以开放促进创新、以需求决定研发、以市场引导孵化、以贡献谋求发展”的企业化、开放式运行机制。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武汉“产学研”的创新驱动发展。
叶青建议,鄂州市政府可率先谋划在葛店建设工程设计研究院,一方面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对接武汉的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针对企业需求不断推出创新技术;另一方面将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成熟科研成果进一步工程化,挖掘用户市场,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开展小试、中试研究,形成产品,实现科技转化。对于工研院来说,“创新、创造、创业”是基本定位,也是工研院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同时,利用工研院的技术优势及专业判断力,引进、选择产业界的高科技成果或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孵化,在葛店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新兴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利用工研院的技术优势及专业判断力,引进、选择产业界的高科技成果或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孵化,在葛店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新兴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叶青
■花絮
鄂州市长当学生
听“理工男”讲科技
本报讯(记者 张学荣 实习生 姜韬 杨晨)论坛现场,来自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团队现场展示了各自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向来到现场的20多家创投机构寻求合作。
在近4个小时的论坛中,听得最认真的当属鄂州市市长叶贤林。他还主动和科研团队攀谈,邀请他们到鄂州创业,把自己最新的研发成果带到葛店。
女企业家“紧追”邓子新院士
本报讯(记者 张学荣 实习生 姜韬 杨晨)“邓院士,等您讲完,我能单独向您请教吗?”武汉康鸿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丽君一看到邓子新院士便激动不已,她表示,自己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听邓子新院士的演讲。
王丽君说,公司正在研发药物流产辅助药紫草总酚酸胶囊,这种药能克服药物流产的副作用,减少器械流产的创伤,她也希望能寻求推广和合作,“我们的药是单味中药,说得清有效成分。”王丽君补充道。
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 王筝 徐楚云 摄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