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专项整治下非法整形因何猖獗

专项整治下非法整形因何猖獗

2014-05-06 03:11:3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美容整形领域,仍然是中国医疗乱象最集中的体现场所。巨大的民间市场需求,和缺乏有效规范监管的现实,让它近乎成为一块法外之地,很多坑蒙拐骗之徒竞先进入,分割了蛋糕,却将一众追求美貌的男女,送上了毁灭性的试验台。因整形而毁容的案例,随处可以听到。最近的例子来自杭州,浙江公共新农村频道昨日报道,刘小姐一年前在yestar(艺星整形)做开外眼角手术,结果伤口一年没愈合,不仅红肿,还会出血。其他医院诊断认为是整形操作不当的结果。一个美女的容貌就这样毁了,她为此索赔十万元。

和此前不久东莞卫生局官员所爆出的“东莞所有美容院都不具备整形资质”新闻联系起来,就很容易理解,何以整形毁容的案例是如此普遍。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美容医疗机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除此之外,执业者要取得医师执业证,还要有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且持证者需在指定医疗机构出诊,否则同样是非法行医。

但这样的规定,长期只是一纸空文。以东莞为例,卫生局官员明知监管区域的美容院没有整形资质,但对它们的超范围经营却长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渎职的姿态坐视不管。非法行医斯事体大,因其不仅关乎民众健康,且是信息最不对称的场地,是需要用重典整肃的领域。刑罚不仅要施诸非法行医者、医疗机构代表,还有监管部门官员。

大概是出于规避的考虑,一些整形医院对前来就诊的患者不设病历,且非法执业医生多用假名。在网站上,则罗列各地甚至日韩的整形医生,用以装点门面。事实上,日常的整形手术,多由本地所谓的“医生”来主刀,这些人一般不在宣传名册上,因他们基本都没有执业医师证。具有医师证的医生实在太少,不具资格者有时也来充门面。

东莞非法行医的事件被曝光,还得益于去年10月国家卫计委、公安部等六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为期一年的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现在专项行动还没结束,但一些迹象显示,整形医疗领域的非法行医,仍有恃无恐地进行。譬如最近被曝光的杭州艾薇儿美甲直营店、百莲凯美容院,以及福州爱美尔整形医院的非法行医问题。如果连国家的专项整治行动,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只能说明利益盘根错节。

非法行医,比有毒食品更为直接,干的是赤裸裸草菅人命的勾当。福建的莆田系,是中国游医大本营,但近年非莆田系非法行医也逐渐多了起来,他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美容整形帝国,以表面上高质量的服务掩盖了医术医德溃烂的底盘。它是一面镜子,映照着监管缺位下已被毁容的民间医疗秩序。

■韩福东(北京 媒体人)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