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5月4日,网友“广西草民”在某知名论坛发帖称,今年春节,广西永福县县委书记黄永跃拍板决定,给全县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发放了100多万元补贴。该网友自称永福县公务员,因对顶风发放补贴一事不满,遂在网络上公开。永福县委有关负责人回应说,“确实有这么回事,大部分内容和事实相符。”
上级纪委已经介入调查,剩下的只是细节还原以及问责机制的启动。如果不出意外,这起违规自肥的事件,会得到及时妥善处理,毕竟网友曝光带来的舆情压力不可小觑。只是这种来自舆情的倒逼,本就意味着行政体系内的纠错机制在识别违规上已然失位。补贴的发放在春节,曝光之时却已入夏,在权力的自我约束与外部监督之间,形成了一个季节的时差。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确定补贴的发放额度时,黄永跃没有按照行政级别。一位永福县委常委透露,“数字是县委书记按《易经》推算出来的。”按《易经》推算而发放的补贴在经过了数月的发酵后,最终公诸网络。一如那些迷信风水、大师的落马官员,黄永跃想必没有料到会置身于漩涡中心,千算万算,网络曝光却意外打破沉寂。这是网络监督的一种超常规能量,却也是一种无奈。
强调网络监督的局限其来有自。因为在对权力违规的挖掘上,网络监督的强大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庸常的现实问题:黄永跃用《易经》推算补贴额度,补贴发放程序阙如竟至于此。用个人喜好的卜卦、黄历来决断财政支出,这是一种强大的权力自负。与之对应的,除了财政收支层面法定程序的缺失,还意味着长官意志、领导专断作风诸多积弊——直至补贴发放的前三天,黄永跃才通知开会“碰”一下,“说是开会研究,其实只是通告一下罢了”,这笔钱是否该发、该发多少,没有人敢当面反对或提出质疑。
县委书记按照《易经》决定额度,再以协商的名义告知,资金从县财政拨款到几家“单位账户”,最后到个人账户,完成两级跳,这就是百万补贴的出炉全程。每一环节都存在着违规,又存在着被纠正的可能,但人均四万多的补贴还是一路绿灯,直达当地26位正副县领导的个人账户。根据事件进展,也许得补上一环:就在网帖发布的当天下午,黄永跃紧急召开了应对会议,统一口径,让大家分头去纪委退钱。百万财政资金在流走一圈后还是回归国库,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点到为止,按照去年8月颁布的《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凡是“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情节严重的,将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违规发放补贴在深陷舆论漩涡后被如何定性,我们也拭目以待。
网络监督日益强大的年代,权力的自肥冲动,将面临无数未知的目光的挑战。而永福县违规自授补贴的启示是,一种无视权力纲纪的自负,终将会跌倒在民意上,长官意志取代不了权力运行的法定流程,正如迷信《易经》的黄永跃无法推算出自己曝光前后的迥异遭遇一般。
■本报评论员熊志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