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港产城 一体化

港产城 一体化

2014-05-16 03:13:02 来源:长江商报

武汉新港花山码头。本报记者 王筝 摄

长江商报消息 借力长江经济带,武汉花山临港新城将吸引千余企业入驻,年产值超500亿

港口产业如何在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大背景下,依托城市自然和经济技术条件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又如何在港口的带动下迅速崛起?港口、临港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如何协调统一?这些都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省委书记李鸿忠指出,建设黄金水道不光是航道问题,还要对水运发展、港口和城市布局等进行统筹考虑,努力打造生态、绿色、健康的长江经济带。

武汉市花山临港新城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

■本报记者 郑星

地域优势

坐长江南岸解决江南水运物流需求

“这里变化太大了,我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废弃的滩地。”湖北联投集团的刘守光指着港口不远处的仓储地区感慨。

刘守光是花山港工程电气部的主管,来到花山港已近三个年头。

“我是看着它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虽然目前只有一期工程完工,还没有正式投入运营,但已有不少国内外企业来考察。”说起花山港,刘守光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将为港口发展中转业务规模创造新的市场空间。省联投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花山港口位于长江右岸,上至武惠堤北湖泵站排水口,下至武惠闸排水口,港区岸线总长2580米,是武汉新港的三大核心港区之一、重要的战略节点,也是长江以南地区唯一的集装箱码头、内陆空间最大的一个深水良港,可以解决光谷地区及长江南岸地区的水运物流需求,发挥重要的货运、物流优势。

不必远驰阳逻,武汉长江以南的集装箱出口货物即可在江南就近上船,江南的武汉富士康等出口企业可大大节省转运时间和经济成本,也将减轻三环线的集装箱重卡通行压力。

港区效应

生态新城吸引软件公司落户

依据先进港口城市的发展经验,优越的港口条件会带来城市发展的加速度,城市反过来又能扩大、增强港口的规模和功能。“正是看中这些,我们最终决定落户花山生态城的软件园。”上海新致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富立新说。

从花山港沿花山大道驱车不到10公里,可到花山生态新城,再经花城大道、三环线,驱车20分钟便可到达光谷软件园。花山港腹地配套建设是以综合物流、保税加工为特色的港口物流产业园区,服务自主创新区产业发展,助力“大光谷”产业结构延伸升级。

富立新告诉记者,公司在选址之初,着实纠结了一番,但考虑到花山生态城区域配套完善、生态条件优秀等优势,以及光谷大环境和产业氛围,最终落户这里。

“特别是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港口、产业、城市三位一体的发展必将拉动武汉光谷区域与市中心的联系,甚至会成为一个新兴之城。相信任何一个渴望发展的企业都不会放弃这样一个机遇。”富立新表示。

发展机遇

将吸引全球软件业千余家企业入驻

业内人士认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将带来新的运输需求,为类似花山这样的港口区域发展提供新机遇。反过来,花山临港新城无论是对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还是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开发,意义重大。

花山生态新城抢抓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重点布局关联性、带动性强的战略新兴产业,明确了研发和设计、港口与物流、会奖和旅游三大重点发展方向,努力构造“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现代“两型”产业体系,打造东湖国家自主创新区的研发服务中心。

全国最大的软件园营运商——大连亿达集团进驻花山,占地3.4平方公里的武汉软件新城,将吸引包括全球软件业20强在内的1000余家企业入驻,年产值超过500亿元。与新加坡淡马锡旗下吉宝通讯公司合作,依托年吞吐量300万标箱的武汉新港花山码头,建设占地5.7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建成东湖国家自主创新区连通世界的口岸窗口。

省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花山港区是交通运输部、湖北省政府共同规划的武汉港江南核心港区,它的发展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速推进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举措之一,也对未来湖北在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如何谋划港口、产业和城镇协调一体化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专家

港产城联动是必然趋势

从国内外港口城市发展战略来看,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日益成为“以港兴城、以城促港”的关键举措,也是未来振兴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举措。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表示,以港口为中心龙头,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摆脱港口单纯作为交通枢纽的一元化发展模式,促使港口的多功能效应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是港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港产城联动推动临港产业发展,最终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建设。”

谈到如何发展临港产业,秦尊文认为,最重要的是区港联动,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区。

他说,临港产业区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产业集聚程度高,临港区大多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作为发展目标,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最终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二是产业影响深,临港产业具有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特点,一般选择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较高、产业关联度高、具有较长产业链的产业作为临港经济的主导产业,对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深远的影响;三是经济拉动力大,港城一体化建设的落脚点之一就是要形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他认为,临港产业不仅要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重点发展对象,还要在园区内大力发展大批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这些企业可为港口提供大量稳定的运输货源,它们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连带发展和促进关系,即所谓“港产城联动”。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