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水道武汉段。本报记者 傅坚 摄
长江商报消息 力争2030年武汉以下航道水深6米,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破千万
“自从江海直达航线实行天天班之后,来武汉中转的货物不少,都直接走阳逻港出海。”本月4日,武汉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船务部副总经理张广军告诉本报记者,刚有一批重庆的货从阳逻港出发。
不过,受制于武汉到安庆航道的因素,目前最大只能在丰水期通航8000吨级货船。眼下武汉正在着力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但8000吨级的吨位纪录与下游省份动辄万吨、5万吨的海轮相比,仍然远远落后。
长江黄金水道“上通下畅中梗阻”,湖北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腰”,中游不畅,则全局不活。
■本报记者 许兰超 通讯员 陈冲
中游瓶颈
武汉以下仅可通航5至8千吨级海船
张广军说,武汉中远投入了3艘货轮参与江海直达,其承运的集装箱货物有1/3来自武汉富士康。另外,共同经营“江海直达”航线的还有长海、中外运等5家船务公司,周一至周五都有班轮发出。每趟装载率超8成,几乎是趟趟满载。他说,武汉至上海洋山港约1320公里,执行江海直达航线的新型货轮马力大,可保证72小时抵沪。
“这条线已经是武汉新港的优质航线。”武汉新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航线不仅吸纳了9成湖北出口欧美的货源,还吸引了重庆、四川、湖南等地货源,都从武汉新港中转出海。
随着天天班稳定发班,货源逐年增长。武汉新港数据显示,2010年,武汉新港外贸集装箱吞吐总量达24万标箱,成为长江中上游首个“亿吨大港”;2012年达76.48万标箱,去年86万标箱。
该负责人分析,去年目标原本是百万标箱,但中游航道这个瓶颈还没突破,“目前武汉以下标准是通行5000吨级海船,丰水期才能通行8000吨级。”
航道升级
力争2030年武汉以下航道水深达6米
长江航道局介绍,长江干线航道通航2838公里,重庆以下可通航3000吨级内河船舶,宜昌以下可通航1000至5000吨级内河船舶组成的船队,武汉以下可通航5000吨级海船。
目前,长江中游安庆至武汉段航道的保证水深仅为4.5米,无法满足5000吨级以上货轮全年满载通行的要求。经过数年的努力,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段航道枯水期航道维护水深在2011年从2.9米提升到今年3.8米。武汉新港负责人表示,从硬件来看,阳逻港的选址、建设均超前一步,完全可以停靠、吊装万吨级货轮。
据介绍,《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纲要》的建设任务之一,就是争取国家支持,推进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6米航道工程,实现武汉至安庆航道通航能力由5000吨级海轮提高到万吨级。
航道挖深后,能带来多大经济效益?航道部门粗略测算,以一艘7000吨级海轮为例,航道水深提高1.0米后,载货量可提高24.5%,一年可为航运企业省下约两亿元的运输成本。
以武汉新港为例,根据目标,力争2030年武汉以下航道水深达6米,为海轮进江和江海直达创造更好条件,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千万标箱。
我省对策
黄金水道“梗”在三峡,我省支持“翻坝”运输
长江黄金水道“上通下畅中梗阻”,对于湖北省内的黄金水道来说,关键“梗”在三峡。
对此,本报记者专访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振兴。他认为在目前中游航道不畅的情况下,湖北仍有对策。他说,首先是最近网上热议的话题,三峡通航瓶颈引发第二船闸、翻坝之争。其次,就是武汉“铁水联运”项目,这也是武汉的机遇。
关于第二船闸的争议,三峡通航管理局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三峡船闸自2003年通航以来,2011年超过1亿吨,提前20年达到其设计通过能力。在此背景下,多部委已调研投建三峡大坝第二船闸事宜。
但是,我省支持翻坝运输。省交通厅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宜昌市打造了翻坝产业园,通过在三峡大坝上游和下游,分别设置港口装卸货物后,通过汽车转运至上下游港口,然后再装船运走。
翻坝物流产业园北临长江,南接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入口。该人士介绍,如果修建第二船闸,不仅工程复杂,而且也意味着湖北前期投建的翻坝产业和高速公路浪费了。
武汉机遇
“铁水联运”预计三年后运营
“三峡瓶颈背景下,武汉迎来了机遇和作为,给了武汉当中游航运中心的机会。”刘振兴说,武汉铁水联运与青岛等港口城市相比,方式相同但经济内涵不同。国内首批6个试点项目,他认为都是地理上的连接,而武汉则是经济性和内在发展需要。
经调研,整个长江主干道航道通航2800公里,上游1100公里水运运量占8%,中游900公里占10%,而下游800公里则占82%,中游运输有很大潜力。
武汉铁水联运项目是指中西部地区的集装箱,未来可经铁路直抵长江阳逻港出海,省时又省钱。根据规划,到2025年,阳逻港联运集装箱年规模达200万标箱。
刘振兴说,铁路集装箱运输一般都是直抵路站或海港,阳逻港将是全国铁路集装箱开通的首个内河联运港。但该项目自去年列入国家试点项目后,进展并不顺畅。连接阳逻港及京广、京九的江北铁路因资金问题建设进度滞后。刘振兴说,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这个问题肯定要解决,今年已经列入计划,预计三年后有望像汉新欧一样常态化运营。
实际上,除了铁水联运项目,武汉新港还有很多中转航线,比如江海直达、泸汉台、近洋航线等。刘振兴称,只要武汉新港做着与中转有关的活,并且货量越来越大,就证明中游航运中心地位越来越明显。
专家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杨家其——
运输方式要实现一体化
湖北中游黄金水道如何发挥最大效益,又如何规避短板?本报记者专访了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杨家其,他对武汉的水运及港口等多种运输方式都颇有研究。
此前,他所在的武汉理工大学,就联合新港管委会、省社科院等部门有关方面专家,组织编制了《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纲要》,去年又与武汉市交委等部门联合编制了《武汉市实现集装箱运输铁水联运有机衔接研究》。“我们认为目前要转化普通铁路功能。”杨家其说,武汉现在高铁发达,公路运输已经不堪重负,尤其是城市内道路,要加强铁路货运的能力。
他指出,目前铁水联运尚迟迟不能完工,就是因为此前的体制问题,导致多种运输方式缺乏统一的规划,分割严重。虽然铁路去年改革后运价提升,但如果货量稳定,成本肯定是可以降下来的。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