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政策不该只是用来“救市”

政策不该只是用来“救市”

2014-10-17 02:35:3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孙春艳

10月1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煤炭资源税自2014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煤炭资源税税率幅度为2%至10%。

呼唤良久的煤炭资源税由从计量征税改为计价征收,终于成为现实。对目前处于行业困境的诸多煤炭企业来说,还是有好处的,因为煤炭企业为了保住自己一命,只能降价而不减量,征税方式的改变可以帮助他们降低成本。也正因为如此,煤炭资源税的改革被认为是政府的煤炭“救市”政策的组成部分。

所谓“救市”,其实就是亡羊补牢,虽然为时未晚,但是损失毕竟已经造成了。行业不景气,企业经营不善出现损失,那是企业自己的责任;如果因为政策迟迟不见改进,导致企业出现额外的损失,政府责任难以推脱。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等到企业需要救的时候,才推出早该出台的政策,而不是在行情好的时候未雨绸缪呢?

实际上,这项改革措施早就提出。201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就向国务院建议,在山西省先行试点煤炭资源税改革,实行从价定率征收。2012年初,也就是国内煤价达到最高位的时候,煤炭资源税改革试点已经开始。与现在情况不同的是,当时的地方政府之所以积极推进这项改革,不是为了“救市”,而是为了增收。据媒体报道,当时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的话,可为山西带来近200亿元的税金。

与资源税改革并行的“救市”措施是“清费”,即清理针对煤炭企业的不合理收费。这一要求的提出更早。2003年,也就是煤炭“黄金十年”的起始阶段,就有媒体针对当时煤矿事故频发的情况指出,除了企业安全管理不力,地方政府各种不合理收费迫使企业削减安全投入,也是重要原因。但是,十余年来,清理不合理收费主要靠地方政府自觉,很难见到实质进展,直到现在需要“救市”了,才算见到真刀真枪。

不仅是煤炭行业,其他行业也有类似情况。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也被认为是光伏行业的救市措施。

每一次“救市”都是一次利益博弈,总有一方要在博弈中受损。2011年冬季前,一批亏损严重的火电企业上书中央要求控制煤价上涨,第二年煤价涨幅被限制在5%以内,自此煤炭行情一路下跌。从国家层面来说,这种此消彼长近似于“零和博弈”,政府在其中只是一个利益搬运工的角色。

而在当今技术手段高明、信息供应充足的时代,预测行业走势,政策引导平滑行业周期的振幅,避免更多损失,并非不能实现。

另一方面,拿“路条”难、融资难等困扰着光伏企业,导致行业复苏速度低于国家能源局的预期,特别是制约了国家能源局着力推进的分布式光伏的发展。而实际上,“路条”、融资,这些问题早就存在,即使在光伏行业过热时期也比较严重,只是那时海外市场情况良好,这些国内问题对企业影响有限。由此也可以看出,企业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行情好时不思谋求变革,经营困难了才向政府要求救助,这不仅是企业缺乏危机意识的表现,也是以往“等靠政府”思想的残留。企业经营如海上行船,海上行船总会遇到礁石,是提前做好应对措施,还是等待救生员,就看自己的选择。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