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存款保险条例》征意见,保险覆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人无需交保费
酝酿21年后,中国首项存款保险制度终于靴子落地。
昨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指出,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偿付限额50万元人民币
“绝大多数存款人的存款能够得到全额保障,不会受到损失。”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银行所有存款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加起来在50万元以内的,全额赔付;超过50万元的部分,从该存款银行清算财产中受偿。对50万元的最高偿付限额,人民银行根据2013年底的存款情况进行了测算,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此外,央行表示,50万的限额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存款结构变化、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调整最高偿付限额,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执行。
保险覆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
根据草案,存款保险将覆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含外资法人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符合条件的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应当参加存款保险。
存款保险覆盖存款类金融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和外币存款,包括个人储蓄存款和企业及其他单位存款的本金和利息,都在存款保险的保护范围内,仅金融机构同业存款、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机构的存款,以及其他经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核准不予承保的存款除外。
存款保险不需储户交保费
针对保费是否会转嫁给储户的担忧,有专家表示,存款保险制度其资金来源主要是金融机构按规定交纳的保费。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只是小比例地向金融机构收取保费,费率水平远低于绝大多数国家存款保险制度起步时的水平和现行水平,对金融机构的财务影响很小。
解读
动议多年的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终于初露峥嵘,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一位接近央行人士表示,存款保险制度从公布到运行将留出一年以上的过渡期。该人士和相关专家还就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要点做出了解读。
十问存款保险
存款保险制度的一大要义是以立法的形式,为社会公众的存款安全提供明确的法律保障。同时,在条例中明确设立专门的存款保险基金,确保可靠的资金来源,当个别金融机构经营出现问题时,使用存款保险基金依照条例规定对存款人进行及时、足额偿付,保护存款人权益。
存款保险制度的要义是什么
按照草案,存款保险将覆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含外资法人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符合条件的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应当参加存款保险。
有关专家称,因为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权益的重要措施,要求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应当参加存款保险,有利于全面充分保护存款人的权益,保证存款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促进银行业的公平竞争。
为什么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要参保
草案规定,金融机构同业存款、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机构的存款,以及其他经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核准不予承保的存款除外。
有关专家表示,将少数特定存款排除在存款保险保护范围之外,有利于发挥市场约束机制作用,促进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为什么有的存款不予承保
虽然存款人是受益者,但存款人并不需要交保费。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存款保险的投保人是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而非存款人。
“存款保险制度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促使银行进行稳健的经营。”该接近央行人士说。
有关专家也表示,这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形成正向激励,促使银行审慎经营和健康发展。
保费怎么交
定义
存款保险,是指投保机构向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交纳保费,形成存款保险基金,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存款人偿付被保险存款,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存款以及存款保险基金安全的制度。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