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年货、礼品需求增加,但频繁促销让人产生消费疲劳
■本报见习记者 孙思
“双11”才过去一个月,硝烟还未散尽,“双12”又要来了,汉正街大部分拥有线上店铺的服装商家已经提前一周开始备战,不少商家表示,线上线下相结合是大趋势,临近年关,年货、礼品、快消品的需求会增加,因此对“双12”的销售额十分看好。
提前半年为“双11”“双12”备货
“电商们现在都在为‘双12’做准备了。”在大夹街有实体店并经营有线上商城的陈店长告诉记者,现在线上线下相结合是大趋势,大夹街约有三成商家在拥有实体店的同时也在网上开了店。还有一周就是“双12”,同行都在忙着分仓、清点、线上出活动预热。
“大多数活动都是促销,‘双12’会比平常便宜50元左右。”陈店长介绍,虽然节日比平常利润要少,但依靠渠道优势,网点价格比实体店便宜,货物可以辐射到全国。
“去年我店里两个节销售都不错,‘双12’比‘双11’卖得更好,成交量高出了30%。”陈店长告诉记者,他很重视今年的“双12”,店里主卖妈妈装,快过年了,有送礼需求的人会带动销售量。陈店长还坦言,从今年7月份开始,店里就开始为下半年的“双11”、“双12”备货了。目前备下的600万元的货物中,“双11”已经卖掉了400万元,所以自己对“双12”的销售额也十分看好。
消费者对“双12”看法不一
但“双11”暴露出来的退货率高也是一大问题,同为服装电商的肖老板告诉记者,“双11”退货率非常高,因为商家发货不及时,大约付款100件衣服就会被退5件,“消费者查看没有物流记录,等不了就退货了。”肖老板准备在“双12”时增加10人发货,让货物能够顺利发到消费者手中。
过了“双11”,消费者还会在“双12”疯狂扫货吗?
在淘宝网获得黄钻两星的陈女士说,自己还会在“双12”当天购物,因为快年底了,可以提前置办些过年要用的东西,而且商家也应该会有促销活动,买一些快消品囤着以备不时之需,但对服装可能会看到适合自己的再买。
但不少市民认为,“双12”相比光棍节“双11”,更加有“造节”嫌疑,频繁的促销让人产生消费疲劳,而且“双12”宣传力度明显比较小,大部分市民对这个“节”不感冒。
28岁的李先生表示,自己不会在“双12”血拼了,“‘双11’已经消费了我的购物热情和购物经费,现在是‘休养生息’。‘双12’就是‘双11’后电商对我口袋进一步的大扫荡,我不会让他们‘得逞’的。”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