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通风廊道”治霾靠谱吗

“通风廊道”治霾靠谱吗

2014-12-08 00:52:4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近期以来,随着雾霾在冬季里的席卷重来,一度沉寂的雾霾讨论再度风起云涌.。既然城市的雾霾如此严重,那我们可不可以按照需要人为地创造出一条条通风廊道出来?有了这条廊道,自然就有了风,就不愁刮不跑可恶的雾霾了。

从11月开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可见各地城市规划部门密集地发出了打造“城市通风廊道”的声音。

不过,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寄希望于通风廊道来治理雾霾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将无法取得必要的治霾效果,而与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物理上的通风廊道,还不如好好研究,创造一条从社会经济到生态环境上的“通道”出来,从根子上奠定雾霾治理的长远基础。

现代的科技的确可以上天入地,可以通古知今,但却并非没有边界,这个边界不是其他,其实正是人类一直以来抱有的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如果我们认为只要有科技,就可以不问事物的源头,而强行进行末端的治理来解决所有的发展问题,包括环境和雾霾等等困难,那么,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最终人类会遭到自然的惩罚。所以,运用高端的科技来解决雾霾问题,看似是科学的,其实是反科学。

首先,具体到用于治霾的通风廊道,从根本的原因上看,雾霾其实是人类长期以来借助高超的科技力量进行社会经济发展而忽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其中,对资源和环境的涸泽而渔是最大的成因,自工业化革命开始,直至今日,有了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才想到来打造一条条通风廊道,希望能走出一条治霾的“捷径”出来。这看似好像是对自然的还原,但实则是对自然资源的再一次掠夺性利用,是一种对自身责任的规避,因为,所有的通风廊道所依据并非系统的生态原则,而是着眼于单个城市的“功利原则”。这是理念上的问题,是其一。

其次,通风廊道既然是围绕城市而建,那么就必然会对城市的布局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调整,且不说这样的调整背后会产生怎么样的资源浪费,问题在于,这个城市和那个城市在通风廊道的设计上会不会冲突,也就是上风口的城市会不会通过通风廊道将大气污染物传送至下风口的城市;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此时的城市和彼时的城市如果发生形态上的变化,那么需不需要对通风廊道进行频繁的调整;再者,随着环境问题的扩散,在建设针对雾霾的“通风廊道”进行大气污染物的外运后,我们是不是有必要针对水污染建立“通水廊道”来向外运送水体污染物,针对土壤污染建立“重金属廊道”,针对垃圾围绕建立“废弃物外运廊道”,以及针对每一种污染物都相应建立一个向外运送污染物的廊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样做的结果不正是典型的以邻为壑吗?这些都是操作上的问题,显然,细想下,通风廊道本身在治理上的可行性并不高。

通风廊道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硬伤在于,在通过引入风力缓解雾霾的过程中,通风廊道的建设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这本身不仅仅意味着“雾霾”的治理,而且也是一种投入和GDP的产出,在此过程中将产生额外的污染,不知道通风廊道的建设会否进行必要的“环境审计”,以及这会不会成为是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帽子下,所进行的另一种“政绩工程”。

最后,12月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生态环境问题,明确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这表明,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在于“节能减排”,也就是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头来治理生态环境问题,通过“节能减排”来打通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通道”,这显然才是当下雾霾治理的王道所在!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