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行业寒冬川酒“凤凰”变“野鸡”

行业寒冬川酒“凤凰”变“野鸡”

2014-12-08 00:52:4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建永 发自成都

近日,高居白酒企业第一阵营的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五粮液”)曝出旗下经销商“银基集团转投茅台”、“1.5亿巨额存款失踪”等一系列消息。

而在此之前,随着茅台的步步紧逼和经营环境、经营业绩的不断恶化,五粮液量价大幅下跌,部分产品的下跌幅度一度高达40%以上。据悉,早在去年就有近三成经销商迫于压力而撤离北京,有消息人士断言,经历此番挤压,五粮液几乎跌出高端白酒阵营,沦落到在次高端阵营里苦苦鏖战。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来,川酒“六朵金花”,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沱牌曲酒、全兴大曲、郎酒的业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2012年底,中国白酒行业“黄金十年”终结,深度调整期随之而来。2013、2014连续两年,白酒行业业绩不断下探,在川白酒企业一片孤鸿遍野,不少酒企业绩惨遭腰斩,量价齐跌,“关门”、“停产”频繁。有专家预计,白酒行业仍处于深化调整阶段,高端白酒尚未触底,可能在2016年才能逐步企稳。

11月17日,有“散酒大王”之称的四川最大民营酿酒企业之一——四川临邛(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临邛”)委托四川恒昌国际资产拍卖公司发布拍卖预告,预告将其旗下核心资产“临邛酒厂”拍卖。该酒厂占地120亩,有5个大型生产酿造车间,近600个老窖池,酒厂年产酒5000吨,销售区域遍及全国各地。如今,临邛酒厂已是停产数月,人去楼空。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在白酒行业的严寒之下,已有为数不少的四川白酒企业独力难支,或停产歇业,或关门大吉,尤其以产能扩张大、负债高或品牌优势不明显的白酒企业受影响较为严重。相关信息显示,目前原酒毛利已锐减七成,约有近三成原酒企业已停产。曾在2004年被四川省酒类专卖管理局下文确定的四川原酒企业“成都三强”——“临邛”、“长城川兴”、“新庆”,除了前述的“临邛”即将拍卖,另外两家业已举步维艰,或等待重组,或停业消失。与此相印证的是,中国白酒金三角连锁经营发展有限公司有超过50%的门店难以为继而被迫关门。

在川排名较为靠前的水井坊遭受严寒的冲击更是惨烈:水井坊的2012年业绩与2011年相比,尚且有小幅盈利,而从2013年起,则急速从“首亏”跨越到“巨亏”。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16.36亿元急速降至2013年的约4.8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从2012年的约3.38亿元完全翻转为负值,即约-1.40亿元,首次出现亏损,降幅高达145.47%。进入2014年,水井坊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降幅再次抬升至惊人的504.37%,出现“巨亏”。

“停产”“关门”高发酒企难以为继

业绩遭腰斩持续两年下跌

2012年底,中国白酒行业“黄金十年”终结,深度调整期随之而来。2013、2014连续两年,白酒行业业绩不断下探,在川白酒企业一片孤鸿遍野,不少酒企业绩惨遭腰斩,量价齐跌,“关门”、“停产”频繁。有专家预计,白酒行业仍处于深化调整阶段,高端白酒尚未触底,可能在2016年才能逐步企稳。

五粮液2012年度营业收入为272.01亿元,与2011年度的约203.51亿元相比,有高达近70亿元的增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有近38亿元的大幅增长。时间进入2013年,业绩连续十年持续高涨的势头戛然而止并急转而下。五粮液发布的2013年年报显示,2013年五粮液营业收入为247.19亿元,与2012年相比,跌幅为9.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有19.75%的跌幅,从2012年的约99.35亿元降为约79.73亿元。进入2014年,五粮液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3.74%,而第三季度的跌幅进一步拉升为46.26%。

泸州老窖2011年度营业收入约为84.28亿元,2012年增长为115.56亿元,到了2013年其上升势头停止,降为104.3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从2012年的43.90亿元降到2013年的约34.38亿元。进入2014年,泸州老窖再次出现双连跌,仅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跌幅就高达67.64%。

四川沱牌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沱牌舍得”)2013年度营业收入约为14.19亿元,与2012年的19.59亿元相比,降幅为27.60%。201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约0.12亿元,与2012年的3.70亿元相比,“凤凰”变“野鸡”,从亿元俱乐部跌到千万元边缘,跌幅高达96.82%。2014年,沱牌舍得继续下跌,除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略有稳定外,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然延续着18.85%的下跌。

多数酒企将被淘汰

进入转型阵痛期

四川省经信委的有关信息显示,自2007年以来,四川省白酒产业连续4年保持年均36.5%以上的高速增长。2011年,四川白酒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478亿元,占全国白酒比重的39%;产量309万千升,占全国的三成。截至2012年,四川省共有33家白酒企业进入全国白酒企业百强,川酒“六朵金花”全部进入全国20强,五粮液稳居行业第一。但与此极为不协调的是,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在四川地区,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1300多家,仅占白酒企业总数的26%,纳税的仅2000多家,2013年规模以上的企业仅304家,白酒行业结构参差不齐,多数酒企规模小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损耗了大量行业资源。

2012年后,中央出台“三公消费”禁令和“八项规定”,白酒行业也先后曝出“勾兑门”、“塑化剂”风波,高端白酒的消费受到抑制,白酒行业自此结束了从2003年开始的“黄金十年”发展期,转而坠入“深度调整期”。

近两年来,酒企长期隐藏的深层次矛盾不断集中凸显,品牌塑造乏力,产品结构倒挂,产能过剩,竞争无序。而电商网销尚不能成规模,随着成本上涨,效益下滑,众多白酒企业相继引爆“停产潮”、“倒闭潮”、“跑路潮”。严寒之下,大小酒企均不能幸免,尤其以高端酒企、品牌知名度低的小酒企为甚。

白酒行业专家铁犁表示,由于以前一线酒企占据着白酒行业总利润的60%,全行业的业绩下滑,主要是由高端白酒拖累所致。但也有其他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白酒市场总体环境仍然较为严峻,深化调整的趋势仍将持续,预计明年将会出现大面积的酒企倒闭或被并购,三分之一的酒企将会在此轮调整中被淘汰出局。受大环境的影响,四川白酒行业也将进入一个较长的转型阵痛期。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白酒市场总体环境仍然较为严峻,深化调整的趋势仍将持续,预计明年将会出现大面积的酒企倒闭或被并购,三分之一的酒企将会在此轮调整中被淘汰出局。受大环境的影响,四川白酒行业也将进入一个较长的转型阵痛期。

2014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4.05亿元,同比下降6.59%;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150.68亿元,同比下降21.38%。

五粮液

泸州老窖

2014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约为11.38亿元,同比下降60.81%;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约为47.74亿元,同比下降41.47%。

水井坊

201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今年1-9月营业收入为2.78亿元,与去年同期的约4.89亿元相比,同比下降43.09%。

沱牌舍得

2013年度营业收入约为14.19亿元,与2012年的19.59亿元相比,降幅为27.60%。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