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向社会征集爱心人士、公益团体、慈善企业
本报讯(记者 魏凡)“民间热心人士能力有限,无法救助所有的准孤儿,希望有实力的个人和团体,能够一起携手帮助这群被忽视的孩子们。”
昨日,本报刊发的《哪怕被父母抛弃,社会也没有抛弃他们》一文中,“天使助孤”发起人李春生的呼吁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93个家庭共118个还未得到捐助的准孤儿牵动着各方的心。对此,本报正式启动“天使助孤”慈善活动,向社会各界征集爱心人士、公益团体和慈善企业对这些准孤儿进行爱心捐助,并将从今日起至本月底就慈善活动持续跟踪报道。同时还将举行慈善捐赠晚宴,感谢社会爱心。(天使热线:18571610623)
何为“准孤儿群体”?
“准孤儿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孤儿,无法办理孤儿待遇,享受国家照顾。但事实上他们正处于孤儿状态甚至生存状况更为严峻。民政助孤政策惠及不了这个群体,他们正处于政策夹缝中。”李春生介绍。
“天使助孤”选择资助的“准孤儿”有五个标准:因交通、医疗等意外导致父母一方亡故另一方伤残的;因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失踪或改嫁,导致无人抚养的;因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为智障、残疾或重病在身,失去生活依靠的;因父母双方或一方服刑,导致一段时间内失去生活依靠的;父母因毒品问题不照顾未成年子女的。
“从2011年8月至今,为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些孩子们,志愿者们从走访过的1000余名儿童中挑选出300多名符合资助条件的准孤儿。”李春生介绍。
“每一分捐款全部给孩子”
截至2014年8月31日,“天使助孤”已牵线爱心人士资助了200个孩子,资助金额累计480000元,义务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并为200多个家庭送去生活用品,但依旧有118个准孤儿还没有人资助,生活依然艰难。
“老河口政府财政有限,百姓收入较低。长期资助困难儿童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有一定经济压力。”李春生表示,“但孩子的成长是无法暂停和等待的,部分准孤儿被发现一两年仍没有得到资助,在等待中希望又失望,境遇无法得到任何改善。”
“根据自愿原则,自主选择资助对象。不经过中间环节,每月按照孩子贫困程度,资助两三百元不等。钱不在于多少,重在长期不间断地资助。”李春生介绍,这种“一对一”的捐助方式不仅使捐助人对被捐助人情况了解充分,还可以给予生活上的指导,资助人和被资助的孩子有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让爱心人士和企业所捐助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孩子身上,知道所捐助的每一分钱去了哪里。”
“每个月捐助200元至300元,一直到孩子读大二。那个时候,这个孩子也有了自己谋生的基本能力。”李春生再次呼吁,“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企业能参与到其中。”
点滴汇集力量,爱心温暖人心,“天使助孤”期待社会各界有爱人士的参与。
118名需要帮助的准孤儿名单(部分)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学校 | 家庭情况 |
艾晶 | 女 | 7岁 | 张集西冲小学一年级 | 母亲是聋哑人,父亲轻度智障,有一14岁在读初三的姐姐何艾丽。 |
王志岚(姐)王志胜(弟) | 女
男 | 13岁
11岁 | 竹林桥中学七年级
竹林桥小学五年级 | 姐弟6人,父亲患病,肺只剩三分之一,无劳动能力,母亲听力糟糕。 |
崔志强 | 男 | 12岁 | 莫营小学 | 父母离婚,父亲出走失踪,爷爷因此自杀,随奶奶生活。 |
陈景杰 | 男 | 7岁 | 竹林桥莲花堰小学 | 爷爷车祸腿残疾,爸爸车祸头部受伤,半身不遂,妈妈离婚出走。 |
马风涛 | 男 | 15岁 | 薛集中学初三 | 母亲遗弃10年,父亲在外不常回家,不照顾,随爷爷奶奶生活。 |
李袁 | 男 | 12岁 | 袁冲小学 | 父亲外出11年无消息,母亲改嫁,跟随姑姑一家生活。男孩热情开朗,多才多艺。 |
杨泽红
(急需资助) | 女 | 10岁 | 王甫洲小学 | 父亲去世,母亲改嫁,随伯父生活。 |
朱志鹏 | 男 | 11岁 | 孟楼毕庄小学 | 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在镇箱包厂打工,月薪几百元。男孩品学兼优。 |
杨凤
(急需资助) | 女 | 11岁 | 纪洪小学六年级 | 母亲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父亲残疾。女孩成绩原本年级第一,去年因中风导致大脑迟钝、智力下降。一个妹妹被资助。还有一个年幼弟弟。 |
侯蓝菲(姐)
侯蓝翔(弟) | 女
男 | 9岁
6岁 | 秦集小学二年级
幼儿园 | 母亲精神病,失踪5年,父亲外出打工无消息,奶奶腰椎残疾,随91岁太奶奶、爷爷奶奶生活。 |
刘婷婷 | 女 | 11岁 | 赵湾小学四年级 | 父母离婚,父亲弃养,从几个月时就随姑姑一家生活(情感关怀为主)。 |
周东升 | 男 | 15岁 | 竹林桥中学九年级 | 母亲离家出走8年。父亲残疾,长年在外打工,奶奶有精神病。从2008年起寄居在邻居家。 |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