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1620吨重货车方阵“夜考”大桥

1620吨重货车方阵“夜考”大桥

2014-12-12 01:26:2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昨晚接受通车鉴定

本报讯(记者 彭为 通讯员 付丽 刘家华)离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通车只有十余天时间,大桥是否具备通车条件?昨晚,大桥开始接受通车鉴定,一周后的测试结果将为大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

通车鉴定包括三大部分

由于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长达2150米的三塔四跨悬索结构,且主桥采用了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传热属性的材料,因此,本次通车鉴定均安排在温度相对恒定的夜晚进行:11日夜晚进行主桥的静载试验,13日夜晚进行主桥的动载试验和引桥的静动载试验。

通车鉴定由中铁大桥局桥梁科学研究院主持,为完整检测大桥的质量,试验人员在全桥各关键部位安装了近500个测点以采集试验中桥梁各部位的应力、位移、温度等数据,同时使用无线索力仪检测全桥536根吊索及主缆锚跨索股索力。据悉,本次通车鉴定共使用了210台(套)仪器设备,所采集的数据将与刚刚建立的长期健康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进行对比,相互验证。

“通车鉴定共分为三个部分,即桥梁初始状态参数调查、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在进行静、动载试验之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外观检查、桥梁恒载线形、吊杆索力测量、锚跨主缆束拉力均匀性测试等桥梁初始状态参数调查及试验全过程的理论计算工作,为现场试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现场负责人、桥科院副总工程师彭旭民向记者介绍。

跑车、会车、跳车测试各种极限

昨晚首先进行的是静载试验,主要检测桥在高负重情况下的安全性。现场负重的渣土车一辆接一辆上桥,从3辆到54辆,技术人员则在一旁看着数据变化。“理论上桥面中间向下的最大位移是2米,如果超过这个数值,桥就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现场负责人介绍,静载试验就是根据桥梁理论计算结果,采用不同数量的加载车,在桥梁不同的部位停放后,再检测桥梁结构关键部位的应力、变形及索力的变化情况,并据此评价结构受力性能的试验。

本次主桥静载试验共有18个工况,每个工况加载的车辆数量和位置均不同,最大荷载工况分别在两个主跨的跨中部位,需要使用54辆30吨重的货车。

动载试验分为跑车试验、跳车试验和会车试验。主桥的跑车试验将采用四辆试验载重汽车同侧并排分别以每小时20、30、40、50、60公里的速度在桥面上驶过,测量桥梁结构在行车状态下的振幅、动应变、动挠度及冲击系数等动力学参数。

主桥会车试验中,两辆车并列分别以每小时20、30、40、50、60公里的速度,在上下游车道相对而行并在汉阳侧主跨跨中处进行会车,测量此过程中梁体各测点振幅和梁体在竖向冲击荷载下的强迫振动频率。

“桥科院自主研发的无线索力仪首次在大型桥梁通车鉴定中使用,这个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手机测索力。”桥科院新技术研究所所长王波向记者介绍。

无线索力仪改变了以前用专用工程仪器采集索力数据的方式,任何人只要在配有安卓系统手机或ipad上安装桥科院自主研发的APP无线索力识别软件,就可以在几秒钟内测出某根索的索力,既节省了试验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尖板眼

无线索力仪实现“手机测索力”

昨晚,鹦鹉洲大桥开始验收,54辆自重30吨的货车上桥,或均匀分布,或来回行驶。

本报记者 王筝 摄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