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明年经济工作5大任务稳增长居首

明年经济工作5大任务稳增长居首

2014-12-12 01:26:2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中国经济明年将有哪些新动向?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常态下明年经济发展态势如何?调结构能否保持稳增长?改革有哪些重头戏?民生有哪些新看点?1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新动向。

2015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增长

关键词

稳增长和调结构保持平衡是关键

从刚刚发布的11月经济数据看,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0.5%,PPI同比下降2.7%,已经连续33个月负增长,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稳增长任务艰巨。

会议在部署明年工作时,把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同时,提出“调速不减势”“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等具体要求。

张占斌表示,“经济增速目标适当调整将为今后改革留下更大空间。如果目标定得较高,经过努力也可实现,但可能绷得太紧,不利于其他工作从容展开。”

会议指出,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对此,专家认为,今后经济发展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对过剩产能的调整会影响增速,而做好新兴产业的加法和乘法则会创造更多增量。

会议要求,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环境和条件出现很多趋势性变化。

会议提出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的改革。

“改革要从群众需要出发,让人民分享改革成果。”王军说,基层特别是地方政府,处于经济工作第一线,最了解实际情况,改革方案的制定要把顶层设计和充分发挥基层积极性结合起来,既要统筹长远和全面,也要尊重自下而上的首创精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当前企业、市场、群众都呼唤改革加快推进,但改革措施是通过具体部门来推进的。“必须强化责任,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引入群众评价,为推进改革措施落实建立制度保障。”

方案制定要尊重自下而上的首创精神

改革

关键词

针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会议要求,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

“这体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政策托底的思路。”张立群说,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征和环境均发生改变,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压力。中央强调守住底线,既是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的需要,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

会议着重强调要做好就业和扶贫工作;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张立群说,做好就业和扶贫,是新常态下中央经济工作的两个重要底线。今后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充分发挥好政府保障社会公平的职能,针对特定目标和群体精准发力。

精准扶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民生

关键词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会议将目光投向区域发展战略——“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但会议同时突出强调,“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

张占斌说,会议释放出完善区域政策的新动向,即更加强调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和共同发展,也回答了外界的一些担心。

“未来区域发展要以‘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新战略为重点,但并不是说以前确定的老区域规划不发展了,而是新老规划共同发展,突出重点,合力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张占斌说。

2015年新型城镇化如何推进?会议一些表述让人眼前一亮:“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张占斌说,这一方面强调了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地方保持清醒头脑和足够耐心,避免出现因盲目设立新区、过热投资等出现“空城”“鬼城”等现象。另一方面,更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贯穿城镇化发展全过程。

新老区域合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区域

关键词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开放

关键词

世界经济仍处深度调整期,在全球总需求不振,风云变幻的外部环境下,明年对外开放政策有哪些新变化?

会议作出回答——“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三个平衡’重新定位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通过市场、贸易和投资结构的平衡,更加注重经济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黄薇说。

黄薇认为,这一新格局与中国当前面临的对外开放新形势有关。全球各经济体潜在经济增速普遍下调,不断萎缩的外部需求不可能恢复到以前水平,倒逼中国通过自我调整实现内外需平衡,从过去更多依赖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内需拉动转变。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随着“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从理念变为现实,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崭新舞台,不仅为周边区域和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这些体现“中国智慧”的方案也将在国际开放新格局下提升中国的话语权。

(综合新华社)

趋势

关键词

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发展大逻辑

认识形势、研判走势是做好明年各项经济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针对近一年来海内外始终关注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会议通过对“九大趋势性变化”的阐释,历史地、辩证地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会议认为,当前我国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以及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趋势性变化,表明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以前大家对新常态有各种看法,还有人认为新常态意味经济衰退。通过这次中央对新常态全面、深刻、系统的界定,可以消除认识误区,引导人们正确、理性、客观看待新常态。”

会议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可以看到,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转变、结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转向是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会议明确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引导社会预期等是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重点。

“面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有一个过程。这次会议特别强调统一思想和行动,说明新常态下怎么看与怎么做同样重要,认识不到位、不深刻,坚持用惯性思维去做今后的经济工作肯定行不通。”张占斌说。

明年经济工作五大主要任务

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市场要活,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创新要实,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政策要宽,政府要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强化金融服务。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
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
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
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
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
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
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八个注重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