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中国经济发展向大空间要大格局

中国经济发展向大空间要大格局

2014-12-15 00:08:08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评论员 廖保平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了,作为中国年度规格最高的经济决策会议,今年的会议正值中国这样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发展进入新常态之际,而备受海内外市场关注。会议有什么新任务、新提法、新信号,为人们所关心。

纵观本次会议,一个“新词新语”让人眼前一亮,即首次提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指出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市县“多规合一”。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是对空间经济学的利用,这是一门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它研究的是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这些年来,中国在不断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必然要研究空间区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每个空间区位的资源要素在全局中的地位,研究空间区位之内某个城市或地区如何融入空间,如何扬长避短,如何发挥比较优势等,以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目前,中国已推出了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等区域发展战略,又将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些经济发展空间有些是独立的,有些是重叠的,有些是关联的,有些是对接的,这需要有更大的空间意识,从国家层面进行一盘棋的考量,进行必要的优化、甚至调整,使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比如,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要减少各自为政,避免重复建设。随着大空间格局推进,过去区域规划各自为政的格局会被打破,由小至大的“多规合一”将会变得很平常。

如果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又必须具有国际眼光。事实上,“一带一路”就是国际区域合作框架,国内区域战略要与之对接,就要协调国内战略与国际战略的关系,协调国内区域规划与国际区域规划的关系,将两者的效益最大化发挥出来,这是此前没有的新课题。比如说,如何将国内各区域内过剩行业,包括水泥、钢铁、玻璃等对接到“一带一路”的市场需求上,就是具体而务实的问题。

无论是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延伸,都会牵动中国原有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以陆上丝绸之路视之,应以欧亚大陆板块为格局;以海上丝绸之路视之,则应以亚太地区为格局,这完全不是原先的一丁一目的小视野、小格局,而是大视野、大格局。因此,有学者认为,这一变化可能会使今年成为国际化视野引入年度经济工作计划的元年。当然,我们能设想的是,这一变化必将影响国内区域战略的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已经是一个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解决的课题。

总体而言,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就是扩大、优化对外开放格局,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大战略部署,既能增强中国的经济发展后劲,也能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经济发展向更大的空间要更大的格局,已是势在必行。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