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滨江新城的散花速度
连日来,记者在现场看到,散花跨江示范区正在发生史上最深刻的巨变。这里正上演着沧海变桑田的奇迹,正在由平原变成园区,高楼、厂房不断竖起;正在由阡陌变成通途,立体道路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已从原有单一镇区功能逐步转变为复合型的产业园区……
在浠水县长江经济带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王航的眼里,这里的变化代表了浠水县新经济中心的散花速度,“先行先试两年多来,落花招商项目84个,协议投资61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2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签约落户企业中,来自黄石市的企业数量为21家,来自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数量为16家,另有一部分来自沿海地区和其他省市。”
据了解,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的跨江联合示范区,包括浠水散花、兰溪、巴河三镇和黄石港江北公园,其中散花核心区面积为38平方公里。
记者看到,光谷北斗、光谷生物城散花工业园、长江教育装备城、华中健康科技产业园、湖北尚善机电产业城、佳飞国际家居建材城、鄂东绿色照明产业园、韩泰智能等多个重点项目正在火热推进。
湖北韩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制造工业机器人、汽车铝活塞阳极氧化设备的科技型企业,老板董清和王海燕夫妻都是浠水籍企业家,过去在武汉沌口开发区开办了一家占地2000平米的小型企业。其生产的汽车铝活塞阳极氧化设备专门用于高档汽车的活塞氧化处理,以增加活塞的硬度和耐磨度。因为技术过硬、价格只有国外同类进口产品的1/3,已经占领了国内近一半的市场。产品还打入了日本、泰国等国际市场。
韩泰智能的发展只是个缩影。一批浠水籍企业家纷纷回乡创业、共建园区。企业家欧成,带来了中山市古镇30多家LED灯具企业整体搬迁,落户节能空调产业园的企业家签约引进格力电器,落户教育装备产业园的企业家引进相关企业31家、投资37亿元。
眼下,散花已初步形成教育装备、健康器械、光电照明、机械电子等9大特色产业园,其中5个产业园投资45亿元以上。
作为浠水经济新中心,散花发展速度喜人,但去年一年,浠水县政府却一口气拒绝了3个大项目,预计总投资38亿元。第一个被拒绝的项目,是一家从事黑色金属延压的浙江企业,环评时发现涉及到重金属污染的处理问题。第二个被拒绝的项目,由山东省一家生产钛白粉的化工企业投资,环评环节发现其工艺不达标。第三个被请走的,是长江对岸黄石市一家选矿企业的配套项目。环评发现,工厂会威胁到策湖湿地公园和水源。
区域“壁垒”亟须进一步打破
浠水人涂杰20多岁时就在黄石打工,从事印刷设计制作,并在黄石注册了公司开办了自己的厂房。2012年11月,生意壮大的他也回到散花,注册了另一家公司并开办了一个更大的印刷厂。
“生产环境大幅改善,加上浠水的新增业务,今年业务量增长了50%以上,达到了2000万元左右。”涂杰告诉记者,在高兴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一些“壁垒”问题。“黄石注册的公司为印刷行业一级资质,可以印刷图书出版物,而浠水的公司目前为二级资质,虽然生产条件更好,但却受到了行政壁垒的限制。
涂杰希望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能够在管理体制上实现更多突破,让企业能轻装上阵。
碧桂园江湾城项目毗邻长江,是散花跨江示范区的一个特色项目,驱车通过黄石长江大桥5分钟之内即可抵达黄石市内。黄石长江大桥的收费壁垒被彻底打破后,该项目就尝到了甜头,也让黄石、浠水两地政府部门看到了打破壁垒的影响力。
“江湾城项目一期、二期的销售均是日光,购房者中70%为黄石人、20%为浠水人,还有10%的鄂州、黄州人。”浠水县鄂东滨江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现在黄石的公积金可以用在散花当地购房。
据介绍,明年初,从黄石长江大桥落地散花的散花镇迎宾大道将拓宽成80米的双向8车道,将吸引更多黄石市民前来购房。
“买房容易,但真正融入有待进一步打破壁垒。也就一江之隔,打个电话是长途。尽管已经开通了城际公交线路,但散花票价仍比黄石城市公交高1元,而且发车频率、车辆档次都与黄石城市公交差距较大。”散花当地居民说,希望能在交通、通信一体化等多民生利好上开启跨江新时代。
除了管理体制尚待突破,在浠水县有关领导的眼里,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的发展还存在另几个层面的“壁垒”,譬如基础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容量有限、沿江区域竞争加剧等。
“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面临大城市集聚吸引力和沿江各产业发展区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毗邻大城市是一把双刃剑,武汉、黄石、黄冈对各种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形成巨大的磁场,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可以借势发展,也可能成为“灯下黑”。另外,鄂黄黄等沿江城市强势发展,形成阳逻新城、花山生态新城、葛店科技新城、鄂州花湖新城、黄冈城东新城、黄石新港工业园等众多产业发展区,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发展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相关领导分析。
融入“黄鄂黄”对接大武汉
对于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的发展,浠水和黄石仍旧充满了期待。据了解,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的开发思路和目标为:对接大武汉、融入黄(石)鄂(州)黄(冈),将鄂东滨江新区打造成全省跨市联合开发的创新示范区。根据《规划》,其开发建设分三段目标:近期2014-2016年,中期2017-2020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规划重点是近期和中期。
近期三年快速起步,完成10平方公里以上的起步区建设,集聚城市人口6万人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
中期四年整体跨越,以产业提升和推进整体开发为主,工业重点由传统向新型转变达到新层级,建成综合功能全面提升的生态之城。示范区的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5万人,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0%。
远景展望到2030年,与黄石同城化发展,共同构成“一江两岸”都市区,全面建成42平方公里的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集聚城市人口30万人以上,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届时,将形成五大工业集聚区、三处物流产业园区、两片居住功能区。
在融入黄石方面,将加强与黄石华中模具产业园的对接,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建成集约化的模具工业园。增强与黄石汽车零配件产业的横向联系,提升离合器、转向器、汽车弹簧等产品技术含量和内在品质,开发适应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新产品。推进黄石产业向散花跨江示范区内转移,为黄石“腾笼换鸟”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新空间;实现客运零换乘、大桥出入境零收费、公铁路货运无缝衔接。支持黄石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和各类专业市场在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布点。
在对接武汉城市圈方面,将学习借鉴武汉、黄石、鄂州、咸宁等地的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进经验,用两型社会的理念来推动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入鄂东地区沿江开放开发氛围,重点加强与武汉、鄂州、黄石、黄冈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对接与合作,努力形成具有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特色的产业体系。
区域交通方面,加强城际铁路的规划对接。规划预留滨江新区城际铁路和武黄城际铁路对接,由黄冈东站引出,在滨江新区范围内平行江北快速通道设置,沿线设置巴河、兰溪、散花三个车站。加强货运铁路的区域衔接。为加强黄金水道长江航运与京九铁路的货运联系,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从浠水火车站引出。该铁路从浠水火车站引出,向东至滨江新区,上跨大广高速公路后,分为两条支线,往南至回风矶综合港口,往北至兰溪综合港口。
在黄石江北工业园,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站的第一根桩基已建起。本报记者 汪志 摄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