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侯斌雄 文/图 发自中山
等待着,盼望着,中山开车直达深圳,只需半个小时。这是异想天开?不!
从2015年底起,这个梦寐以求的蓝图将从纸上跃然而下,化为一道美丽的长虹,穿越珠江口的河床底,直抵深圳和中山市民的心。
12月16日举行的“深中协同发展论坛”上,深圳和中山两地政府正式公布:深中通道,明年开工建设,建成后深圳中山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广东各界人士对这一条贯通珠江两岸的“黄金通道”寄予厚望,深中通道将成为珠三角湾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东隧西桥穿珠江
深圳中山两地直线距离仅仅20公里,交通往来却需要北上绕道唯一的虎门大桥,车程两到三个小时。珠三角经济随着改革开放日益起飞,虎门大桥早就不堪珠江两岸的交通压力,每日大塞车,严重影响珠江两岸的物流速度和人们的出行沟通。尽管2013年扩建虎门二桥,广东人对老态龙钟的虎门大桥却怨声连连,迫切希望再建新的珠江大通道。
因此,再建一条横跨珠江的新通道构想于1998年早早就提上广东省政府的议案日程。然而岁月蹉跎、博弈激烈,一耗十多年,该博大的构想终于历经6年规划研究的脑力激荡,在今年10月份搭建起崭新的雏形。
2014年10月13日,广东省政府下发《推进珠三角一体化2014-2015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深中通道将于明年开工建设”。目前,项目资金筹措及管理组织方案等已获广东省政府批复,上报国家发改委立项。据悉,深中通道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5公里。
长江商报记者12月22日获悉,经广东省省政府常务会通过的“东隧西桥”方案,正上报国家立项。深中通道的“东隧西桥”,东起于广深沿江高速机场互通立交,与深圳侧连接线对接,向西下穿过江隧道,再钻出水面上桥梁,于中山市翠亨新区马鞍岛上岸,终于横门互通。深中通道主线桥梁总长17198米,隧道总长6720米,将会在海中设置两处人工岛,路面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为100km/h,路基宽度41米。建设总金额大约为334.4亿元,预计在“十二五”末期开工,2020年建成。
深中通道建成后,将加速融合珠三角的“深莞惠”“珠中江”和“广佛肇”三大经济圈的经贸往来,成为连接广东自贸区南沙、前海和横琴三个国家级新区与中山翠亨省级新区的交通纽带。
16年筹划波澜起伏
为了这一光彩照人的时刻,此前16年的筹划论证,暗藏的各种曲折波澜不为人知。
深圳中山两地从1998年开始就考虑建深中通道,迄今为止的16年时光飞逝如电。期间多年来,规划的蓝图多次筹划即将实施,却始终难以诞生。它的任何动向,都备受广东省和港澳地区的关注。今年8月5日—6日,深中两地的全国和省人大代表专门实地调研,发现深中通道的建设“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于宝明和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刘开宗8月份都直言:深中通道尽管早早就被提上议程,但被认为会与后来提议的港珠澳大桥重复建设,于是遭遇暂缓推进,耗费多年的光阴。直到2008年,国务院颁布《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才确定为其中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好景不长,仅仅相隔两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深茂铁路跨江大桥”的公铁合建项目,认为将与深中通道重合,引发重复建设之虑。这第二次掀起的波澜。
最近一次的波澜起伏,即是在深中通道的征求意见阶段。当时有一种意见是全隧通道,担忧“西桥东隧”方案里桥梁的高度会影响广州港的货运通航。为此,深圳市交委委托我国最权威的港口水运规划研究机构——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开展了《珠江口通航船舶大型化及船舶尺度发展趋势研究》。论证结果表明,这种担心是杞人忧天。
中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中凡披露,“深中通道项目前期组织专家设计了6个方案,经多方论证,A3东隧西桥方案最便捷合理。”深圳市交委发展计划处处长李永明对该方案予以认同,并做了详细解释。
深中经济模式互补
深中通道开建的利好消息,传遍深圳和中山的闹市和巷陌,两地的市民都是欣喜不已。
12月22日—26日,长江商报记者在中山市中心的街道随机采访,宫培光和冷新平等市民喜形于色,“中山在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势头中处于中等位置,深中通道通车之后将把深圳市一些企业转移到珠江西的中山,甚至江门和阳江等西岸腹地。”
另外,两地的政府代表和省内的专家学者预计:深中通道成为连接珠江口东西岸的“黄金通道”,有望推动深圳、中山在产业发展、战略平台、城市规划、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对接,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互补融合。
翠亨新区,是中山市的省级新区,是珠三角的最后一块处女地。12月26日,长江商报记者踏足翠亨新区,一眼望去多是崭新的楼盘和并不多的企业。其核心起步区大概20平方公里,为包括深圳在内的招商引资储备了充沛的发展用地。
“翠亨新区今年产值可以达到125亿元,承接深圳前海新区服务业产业链的延伸。”中山市委常委、火炬区党工委书记侯奕斌希望,未来与深圳加强在产业、金融、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合作。
粤港联系更紧密
从中山市向西极目远眺,江门、阳江、茂名和湛江市等粤西地级市一路沿着海岸线逶迤而去,接壤广西。因此,中山市热切期望成为深港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既接受深圳和港澳资本的经济辐射力,也可以向粤西地区再转移产业。
广东各界对深中通道的基本作用形成一致的共识,“是加速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通过这条“黄金通道”将香港和深圳的产业转移到广阔的珠江西岸腹地。深圳市全国人大代表麦庆泉说:“深中通道将珠江两岸城区直接连接,使得珠三角既有一个三角形的发展,也增强了向西的辐射力。”
25日上午,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对深中通道具备加强粤港经济的融合作用,亦有同感。他判断,深中通道不仅将港澳和深圳一部分的资金和产业转移到中山,还将中山自身打造成产业转移的驿站,将前者的资金和产业辐射到粤西,甚至更远的大西南。从而,深中通道成为粤港澳合作的新平台之一,并能夯实珠三角对我国大西南的经济辐射基础。
在不远的未来,港深产业的经济能量将经过深中通道源源不断向粤西地区释放,另外深茂铁路的竣工也会如虎添翼加强珠江两岸经济的平衡发展。
中山市翠亨新区规划馆的大厅里,陈列着“深中通道”的立体沙盘,供各界人士参观。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