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易宪容
最近,我一直在强调,当前国内股市的“政策市”的基调基本上没有改变。只要有政府的政策出台,无论什么政策都会成为股市炒作的理由。比如说,加快审批基建项目、建立新的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战略等,但这类政策只是小消息,只是成为短期炒作或对行业炒作的理由,真正推动股市疯狂往往是央行货币政策所导致资金流的增加。
但是,股市疯狂也会让投资者有些担忧,市场随时都准备调整。所以,只要投资者感觉到有不利股市的政策异动,市场就会调整。比如12月初及上个星期前两天,上海综合指数就出现了短暂的调整。上个星期周二和周三,上海综合指数分别下跌了3%及2%。但投资者并不会由于这种调整退出市场,而是在等待政府新的政策出台,加上有了12月初调整后强势反弹经验,所以上周四和周五,上海综合指数又疯狂上升了3.4%及2.8%。何也?市场又闻到央行会出台新的政策。
这不,央行周六(27日)公布,从2015起把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及同业借款纳入银行存贷比考核,存款准备金率(RRR)暂定为零。各项同业存款范围,包括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证券类及交易结算类存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等。有机构测算,央行这次调整存贷款统计后,商业银行存贷比平均降幅达5%左右,其中兴业银行(行情,问诊)降幅最高达11%。即该政策调整等于释放约5.5万人民币信贷额度。这既增加银行的信贷投放,也缓解目前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也就是说,该政策的出台,对于存贷比率较高或特别高,及同业存款较多的中小银行来说,是重大利好。这将大幅度增加这些银行的可贷资金,并让这些银行在困境中走出。
当商业银行增加大量的可贷资金之后,一定会改变当前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局面,让信贷环境全面宽松。这既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与贵的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那些负债沉重的公司。
可见,这种中国式的量化宽松政策,尽管没有像平常那样降息降准,不动用货币政策常规的价格工具及数量工具,也不像欧美国家央行采取非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但是实际所起到的作用可能会是一样,即在中国的金融市场条件下让信贷市场更为宽松,这就是为何市场对该政策可能产生效果这样大的预期所在。但是,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环境和制度与欧美不一样,如果仅欧美式的思考与测算,其预期与实际效果可能会不一致。政策仅仅会以预期催动A股“疯牛”,但这种“疯牛”是否有实体经济支撑则要由时间来检验。
(作者系经济学家、著名财经评论员)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