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湖北药企签下3.5亿元医药胶囊订单

湖北药企签下3.5亿元医药胶囊订单

2015-01-01 00:31:4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工期已排至今年6月,产能将居全球同行首位

“等我有钱了,买两双皮鞋,穿一双,吃一双!”李开复在2012年震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爆发后这样说。

近年来,“毒胶囊”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就在前不久,浙江9000万粒毒胶囊去向不明,“毒胶囊”概念卷土重来。

在复杂的市场形势下,湖北长江医药集团长江星医药胶囊有限公司(下称“长江星”)逆势而为,成为业内典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放心胶囊,年生产新型医药胶囊能力在300亿粒以上。在今年11月的广州药交会上,该公司吸引全国160多家药企与之洽谈合作,签下3.5亿元的订单。

□本报见习记者 孙思 记者 罗义

安全性高于国家标准的4倍

“毒胶囊”事件爆发后,全国不少中小型医药胶囊企业受此影响,销售大受打击。“我们为什么不抢占这一商机呢?”湖北长江医药集团董事长罗明认为,建立让消费者放心的医药胶囊企业,能身先士卒净化医药胶囊行业,从药品生产源头上保证安全性。当年,湖北长江医药集团就在石首市投资,建立长江星医药胶囊有限公司。

2013年,该公司获得了国药准字批准文号;今年2月,公司一期工程35条生产线投产。

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专家钱忠直介绍,“毒胶囊”事件的起因是有人用工业明胶代替了食用明胶,导致铬含量严重超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制定的《明胶空心胶囊质量标准》,胶囊含铬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我们的胶囊中,铬含量的标准是不得超过千万分之五,仅为国家标准的四分之一。”长江医药集团副董事长王孝桂告诉记者,胶囊的各个生产环节都要有保障,首先第一关就是对原料采购的严格把控,通过先进的仪器检测来选购铬含量在千万分之三的原材料。

“我们使用的是最好的原材料和最好的设备。”王孝桂介绍,该公司制药使用的明胶,是进口的“罗赛洛”,相较于普通明胶,价格贵了40%,但品质更高;使用的生产设备也是国内最先进的。

长江星生产部总监章华介绍,厂里一共有50套检测设备、14个检验项目,单单外观检测就要3步:首先是人工检测,查看空心胶囊是否有尺寸、外观、水份、重量等缺陷;再通过车间里多套严格的机器检验程序,用高速摄像机进行甄别,淘汰有破损、黑点、切丝以及没套合好的胶囊,精确度达到99.12%-99.19%;最后,为了保证胶囊质量,确保万无一失,再进行一次人工检验。

“成品入库时必须要检测14个项目,这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进行的。”章华告诉记者,这些检测主要是针对胶囊的水份、微生物、重金属含量以及黏度来进行的。章华说,厂里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化验设备对空心胶囊进行化验,通过设备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电脑软件自动控制、自动判断、自动出数据,保证重金属铬不超标,也同时能够检测环氧乙烷、氯乙醇等多项指标,让胶囊质量遥遥领先于国家标准。

“如果真是一个守法和有良知的企业,按照药用要求去生产,安全是有保障的。”钱忠直如是说道。

人才是企业内在驱动力

长江星先进技术的操作和优质产品的研发,都离不开人才,该公司从各个胶囊厂、医药厂请来业内精英。“包括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浙江、山西七个省的技术专家力量、工人都被引进到了长江星。”王孝桂十分自豪地说。

生产部副总牛国生便是其中一员。去年10月,牛国生从河北老家来到了长江星,全身心投入公司建设。然而就在今年7月,牛国生的母亲因患癌症住院,他深知母亲非常需要自己陪在身边,“我当时要去天津某设备公司考察,所以只是抽时间顺便回老家看望了母亲,但那时正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期,我只能将母亲托付给儿子代为守护。”由于牛国生的家人对他的工作也表示支持,牛国生在母亲手术第二天后便回到了公司。至今,他只休息过5天。

除了作为副总执行对全公司的监管工作,牛国生还扎根基层,以车间主任的身份跟班生产管理、以机修工身份修理设备及空调,经常通宵达旦。

在项目研发上,牛国生也很有钻劲。王孝桂说:“他将辛苦研发出的脱模油等五个专利无偿贡献给了公司,为公司申报高新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牛国生就代表了长江星的精神。”

“公司这样尽职尽责的人才很多,这也是公司做强做大的基础。”王孝桂告诉记者,在生产线调试期间,为了尽快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员工连续奋战72小时的时候也不少。此外,公司提拔人才也不拘一格,来长江星一年多的孟强原来是最基层的车间工人,由于他非常勤奋,每天都会固定利用休息时间学习,认真负责、积极进取,经过考核达标后,现在已经提升成为车间副主任。

“我们有最优秀的员工,在这样的驱动下,想发展慢也很难。”王孝桂说,集团的辉煌腾飞得益于长江人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孜孜不倦的事业追求。

年产能将达1000亿粒,居全球首位

“全心全意做好让老百姓放心的胶囊,争做行业领头羊。”王孝桂介绍,现在长江星与药厂、直营门店的产业链优势十分明显,“我们一方面把我们的胶囊卖给制药厂家,一方面将货款用对方产品进行抵付,利用自身平台帮对方销售。”

长江星与各个药厂合作,并依靠长江医药集团200多家直营药店作为产业链终端,达到互相合作的共赢局面。王孝桂介绍:“生产出的胶囊换回了药品,这就是发挥了产业链优势。我们和成百上千的药厂进行合作,专心做优质的胶囊,这样只要是需要胶囊的药厂,都可以进行战略合作。”

在胶囊的创新研发上,长江星制作出了优质的肠溶胶囊。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说:“胶囊药是不可以打开吞服的,不仅影响药效,甚至会产生毒副作用。”王孝桂告诉记者,肠溶胶囊中的药品对胃有刺激性,所以做成的胶囊不能在胃里溶解,而是到了肠道才打开。如果把胶囊去掉服用就会刺激胃,因此采用特殊工艺多次黏合,让其在胃里不易融化。

另外,长江星还自主研发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清真胶囊与植物胶囊,将从猪骨提取明胶改为从牛骨头中提取明胶、淀粉、竹子纤维等,目前已经投产。

“我们的胶囊太俏了,有些订单还难以满足。”王孝桂介绍,在今年11月的广州药交会上,长江星共展出了新型中药材和胶囊等100多个系列产品。长江星胶囊的安全、优质受到广大药企青睐,吸引了全国160多家药企前来洽谈订购,现场签订合同额约3.5亿元。

按照目前的生产订单,生产工期可能要排到今年6月份,预计今年可创税收1000万元。据了解,长江星目前每年生产新型医药胶囊能力在300亿粒以上,按照企业规划,二期还将新增145条国际先进的全自动胶囊生产线,届时企业年产能将达到1000亿粒,产能将居全球首位,产值将突破15亿元,年税收可达3亿元左右。

2014年12月16日,湖北长江星医药胶囊有限公司车间里正在生产医药胶囊。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 傅坚 摄

湖北长江星医药胶囊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生产出的胶囊包装是否完好。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