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屠心凯
86岁的李嘉诚,在耄耋之年再一次将其“超人”本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1月9日,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00001.HK)及和记黄埔(00013.HK)在港交所公布,将重组两个集团的业务,并创立两间新上市公司,分别为长和及长地,前者会接手两个集团所有非房地产业务,而后者则合并两个集团的房地产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两间新公司的注册地均为开曼群岛,换言之,这在客观上是变相迁册海外。
然而,李嘉诚曾在2013年强调,长实及和黄不会变更注册地点,相信多年后仍在香港。对于此次迁册海外,他解释,此举只是为了做生意方便。而分析普遍认为,李嘉诚此举是淡出香港第一步。
几十年来,总能把握住经济兴衰、精妙布局的李嘉诚,在耄耋之年如此导演“世纪大重组”,他肯定是已经闻到了一些变化。从抛售内地物业,到东撤西进,再到资产重组、迁册海外,接连落子、重重布局,这背后究竟存在哪些悬疑?
为何世纪大重组?
对于本次的世纪大重组,李嘉诚的解释是:重组完成后有利于提升股东价值。
根据长实及和黄的公告,通过去除现有分层控股架构,和黄股份将不再被间接持有,由此导致的控股公司折让随之被消除,因此,方案能为股东即时释放价值。
还有观点认为,方案完成后,由于长和及长地业务的界定将更为清晰,“是件好事,因为估值会较容易。”香港富昌研究部总监连敬涵表示,李嘉诚旗下另外的公司长江基建、电能实业股价走势理想,相反主打地产业务的长实股价却不甚理想,若不重组,集团会被地产业务拖累。
此次重组是否
从香港撤资?
此次重组交易中,最受关注的是两大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将由原来的中国香港变为开曼群岛。李嘉诚在记者会上强调,长和及长地仍在香港上市,本次的安排与撤资无关,主要是方便做生意,“过去10年,75%以上在港上市公司,都在开曼群岛或其他海外地区注册,这并不是对香港没信心,而是做生意方便。”
根据安排,长实与和黄合并之前,李嘉诚还会将由家族信托持有的6.24%在加拿大上市的赫斯基能源的股权出售于和黄。对此,李泽钜指出,“将赫斯基股权从海外拿到香港,这是对香港有信心才这么做。”
“李超人”钱去哪了?
李嘉诚近年来频繁投资欧洲,主要投资领域为基建、电信、零售行业,其中英国是李嘉诚的“主战场”。根据和记黄埔2014年的中期报告,2014年前6个月其欧洲业务营业利润118.97亿港元,占该公司总利润的37%,其中仅英国就占比27%;而中国区业务的营业利润的占比仅为26%,金额为81.28亿港元。
除了投资地区低调外移外,李嘉诚的投资方向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大量抛售商业地产项目的同时,李嘉诚将投资目光聚焦在了创新科技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在线广告和新媒体等。如2014年12月,长江实业宣布入股中航工业国际,李嘉诚的下一个投资方向也瞄准了飞机租赁行业。
2014年1月
电能实业分拆港灯上市进程冲刺集资约241亿港元;25亿元抛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
2014年2月
长和系7次抛售长园集团,共套现7亿元。
2014年3月
将屈臣氏近25%股份作价440亿港元卖给淡马锡;减持亚洲货柜码头60%股权,套现24.72亿港元。
2014年4月
以72.01亿港元出售北京盈科中心;斥资2.5亿元人民币购新西兰葡萄园。
2014年5月
长和系竞购澳洲天然气配气商。
2014年6月
旗下长江基建竞投英国火车租赁巨头。
2014年7月
旗下和记黄埔恢复与俄富豪兼并的意大利无线资产谈判。
2014年8月
22亿美元收购澳洲最大油气管道商;出售上海盛邦国际大厦套现15.4亿元;长江实业斥资50亿美元收购爱尔兰Awas航空租赁公司100 架飞机资产。
2014年10月
李泽楷抛售香港电讯1.18亿股,套现11亿港元;长实20亿美元进军飞机租赁;39亿元抛售重庆大都会项目。
2014年11月
38亿港元抛售旗下上海房产。
2014年12月
2.7亿元入股中行工业。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