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管好收费公路还需问责助力

管好收费公路还需问责助力

2015-01-19 08:59:09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评论员 张瑜

日前,交通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其中在有关收费公路的问题上提到,政府投资的收费公路实施收支两条线。专家称此举可加强对经营者成本的控制,以及避免高速费被随意挪动。

从去年底开始,收费公路可谓话题不断。最先引起热议的,是山东宣布到期的15条(段)高速公路将继续收费。在舆论的关注之下,山东省交通厅道出了亏损的内情。不过,公众并不买账,其中一个质疑就是,高速公路所收取的每一分钱,都去往了它该去的地方吗?拿不出公开透明的账单,无法证明亏损的合理性,延期收费势必难以赢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即将到期的收费公路,不只存在于山东。按照相关规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不少收费高速公路,近两年都将迎来收费到期年限。就在公众担忧其他地方会否效仿山东时,交通部发布了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一份661亿的巨亏账单。接近交通部的人士表示:“这是为了试探市场反应,为延长收费造声势。”

不过,公众的反应仍然是消极的,因为这份账单的透明度依旧不足。单是没说清、未道明的104亿元“其他支出”就让人浮想联翩。在此背景下,账面上661亿亏损的合理性,自然难免招致怀疑。显然,期望公众认同这份亏损账单,并支持延期收费,无疑有些强人所难了。

事实上,审计署曾对18个省份的高速收费进行审计,结果发现大量通行费并未用于还贷,部分资金还被挪用,甚至用于投资股票。此外,还存在高福利养人、超编严重,以及利益输送导致国有资产受损的现象。2013年的公路收费支出中,是否存在这些致亏因素?没有国家审计部门的报告,谁也难以给出定论。

或许,正是理解了公众的质疑,承认了问题存在的可能性,开年以来,交通部动作频频。先是要求各地公开收费数据,随后又在此次出台的《意见》中,要求对政府投资的收费公路实施收支两条线。应该说,从信息公开和财务制度上着手,有利于改变收费公路过去封闭、混乱的管理模式,倒逼收费资金用在刀刃上,剔除不合理的致亏因素。

不过,既然我们下定了决心、拿出了举措来加强收费公路管理,那就不妨再更进一步,做好相关的问责兜底工作,确保各项制度设计发挥作用。

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前车之鉴的。在彩票资金管理上,根据2009年颁布的《彩票管理条例》,我们不缺信息公开的规定,也早就引入了“收支两条线”。但直至去年,媒体调查发现,巨额彩票资金的去向依旧是笔糊涂账,其中不乏挪用、滥用现象。究其原因,很重要的是我们在问责上不够到位。

没有问责的压力,众多彩票资金管理单位搞的是“极简型”信息公开,任公众批评而岿然不动,我行我素。另一方面,从公开报道来看,因为挪用彩票资金而受处分的案例少之又少——可想而知,如果突破规则不用付出相应的代价,那么再严密的规则都会沦为摆设。“收支两条线”没能管好彩票资金,也就不难理解了。

回到收费公路管理问题上来看,道理其实是相通的。正因此,我们在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同时,不能轻视问责这一重要环节。这关乎我们今后能否真正管好收费公路,更影响着公众对延期收费的态度。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