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评论员 廖保平
日前,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开年以来的第二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项基金总规模为400亿元,旨在将中央财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央基建投资资金等合并使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
去年5月2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成倍扩大中央财政新兴产业创投引导资金规模,加快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市场化运行长效机制,实现引导资金有效回收和滚动使用,破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如今,提议变成现实,中央一次拿出400亿元成立创投基金,决心非常大。
过去,国家为了支持某一产业或行业的发展,往往从财政中拿出一部分钱,设立专项资金,由政府相关部门管理,直接无偿划拨补助分配给企业或项目。专项资金拨下去后,成效如何难于检验,这不仅发挥不出财政资金应有的效用,还容易产生“寻租”空间,社会各界对这种行政模式、撒胡椒粉的做法也有较大争议。
而创投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公开招标择优选定若干家基金管理公司负责运营、自主投资决策。因此,创投基金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市场化运行机制、股权投资方式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同时防止暗箱操作和腐败滋生,形成多赢的局面,其本身就是一大创新。
一般而言,政府引导资金占这些基金的20%-40%,而引入社会资本则达4-8倍不等。这对政府来说,是可以承受的财政负担。由于创投基金收益分配实行先回本后分红,社会出资人可优先分红,国家出资收益可适当让利,收回资金优先用于基金滚存使用,对社会资本有较强吸引力,必将引入巨量的社会资本,帮助成千上万的初创期企业发展,其创造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就业岗位,难以估量。
新兴产业创投基金的投资重点,是新兴产业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这显然是有两个重要的意图,一是助力创业创新,二是推动产业升级。这是国家创投基金最根本的目的,也可以说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因为,目前支撑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重工业和房地产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这两年,重工业中的煤炭钢铁价格成直线下滑,比如早在2013年6月,就有论调指出,目前煤炭企业大概有50%处于亏损的边缘,有20%的煤炭企业尤其是中小煤矿面临破产重组。
与此同时,房地产库存重压,连一线城市的商品房销售都量价齐跌;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等核心数据均不被好看;中小房地产公司破产、老板跑路的新闻也非一二例;连一向稳健的土地市场,也出现流拍现象。
在这种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培育新兴产业,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构筑新的经济支柱,已经不只是一个宏大的战略或口号,而是必须马上付诸实践的现实问题,是必须要通过财税政策来推动的紧迫问题。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处于“蹒跚”起步阶段的创新型企业,可以视为财政政策之一种。
此前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创立企业时,曾遭遇融资难题,最后主要由外资进行投资,软银仅以2000万美元投资,获得上市后数百亿美元回报。试想,400亿的基金,通过创投的方式放大以后,可撬动数千亿资本,哪怕扶持出一个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就可谓功德不可限量。而且,社会资本的参与,也可以分享企业发展或上市成果。
我们期待创投资金能真正雪中送炭,促进技术与市场融合、创新与产业对接,孵化和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