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中国央行可借鉴瑞士央行的智慧

中国央行可借鉴瑞士央行的智慧

2015-01-19 08:59:09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冉学东

1月15日,瑞士央行突然宣布降息至-0.75%。并放弃欧元/瑞郎1.2000的汇率下限,引发金融市场火山爆发。随后欧元/瑞郎暴跌近30%,欧元/美元亦大跌至1.1600水平下方。美元指数则一度大涨至93.07,刷新近12年来的新高。同时,欧洲股市全面下挫,现货黄金则一度上扬10美元。

瑞士央行同时宣布,设置瑞郎汇率上限不再是合理做法,如有必要将干预汇市。瑞郎汇率仍较高,但是高估程度减弱。

瑞士央行对此解释称,“主要央行之间的政策分歧已经显著扩大,而且这一趋势极有可能得到进一步加强。欧元已经对美元大幅走低,并带动瑞郎对美元显著回落。在这种形势下,瑞央行认为设定欧元/瑞郎下限的政策已经不合时宜”,“进一步下调负利率水平、利率目标区间,是为了防止欧元/瑞郎汇率下限被取消后可能出现的货币环境收紧。”

瑞士央行此前设定的汇率,其实是为了防止瑞士法郎对欧元的过度升值,对出口产业形成破坏。但是这样的政策却是将瑞士法郎绑定在欧元这个摇摇欲坠的战车上,其币值也跟着欧元贬值,更由于最近几年欧洲陷入债务危机,境外资金涌入瑞士,瑞士央行为了维持这个最低汇率,不得不大量引发货币收购外币,形成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从而引发瑞士近几年的通货膨胀风险。

如此政策让瑞士央行维持了一个很大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多是欧元的外汇资产,注入了过多流动性。瑞士房价从2008年初至今已经累积上涨30%,但经济还处于通缩边缘,M3也和整个欧元区一样在下滑。

但这时候,市场急剧看空欧元,一旦大家都看空了欧元,瑞士央行就把自己置于孤立境地,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对手方,这时候欧洲央行按照固定汇率购买欧元,其实就是在给这些对手方提供肥嫩的鲜肉,无论如何,欧元跌到何种程度,瑞士央行都要接盘,那么大量的对手盘就倒给瑞士央行了,这时候,如果欧洲还要启动QE,则瑞士央行没有多少能力去购买那么多廉价欧元,维持此前的那个下限就很难了。

其实瑞士的经济目前也是处在通缩边缘,但他们一定是意识到汇率不能解决出口疲软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的下滑,这时候维持一个低汇率没有必要。倒不如降息,以缓解通缩,对投资和消费形成助推作用。

而现在取消,其实是与欧洲央行即将要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一致的,欧洲央行即将大幅购买市场债券,向实体经济注入资金,这势必将使得欧元更加大幅下跌,这时候将会有更多资金涌入瑞士,瑞士法郎如果还与欧元挂钩,瑞士法郎的升值压力就会很大,如果不取消人为干预,将会引发市场极端不平衡,进入的资金将更多,影响瑞士整个宏观经济的出清,这是一个颇具前瞻性的举措。

更加引人关注的是,未来美元汇率还将持续上行,美联储加息也是势在必行,瑞士央行的这一举动,事实上也是呼应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未来的可能走势,如果美联储加息,美元大幅升值,瑞士法郎就可以如影随形,在货币市场的交易中达到出清的目的,如果今后国际货币市场陷入货币战争的混乱,这时候瑞士央行已经占据有利地形,进可攻,退可守。

仔细一看,中国央行目前和瑞士央行所处的境地异曲同工,都是锁定到一个汇率,中国是美元,都面临资产价格飙升,央行资产负债表过于庞大,发行货币过多,宏观经济都同样面临通缩压力,只不过人民币目前短期可能有升值压力,长期是贬值压力。

当然瑞士小国不能跟中国同日而语,但是一个小国家的货币政策对于其国内国民的影响大国应该是一样,也许大国回旋余地大,货币操作振幅或被减轻,而小国可能冲击更大。当然中国没有瑞士那样成熟的金融市场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不过,无论如何瑞士央行的果断和智慧是值得中国央行学习的。(作者系知名财经评论员)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