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 叶檀
员工持股计划是企业激励机制的补充,有风行之势,证监会与国资会政策相继出台,上市公司案例越来越多。
国内目前涉及员工持股的上市公司,大多被正面解读。从理论上说,员工持股可以让员工绑定在企业的战车上,通过股票纽带凝聚企业竞争力,是建立正确激励机制的重要步骤。被誉为中国国际色彩最强的公司华为,就是一家员工持股的私营公司。
此前《金融时报》中文网曾披露,华为公司99%股票由80000名员工持有(当时华为约有150000名员工),绝大多数员工的持股量为数万股(工作3年的14级员工),而极少一部分人的持股量达到了数百万股。员工通过“工会”持股,股价每年不同,员工依据所持股票数量每年分红。
通过持股计划,公司获得资金,员工获得红利,关键是,员工出资以类似于虚拟股权的方式获得红利,与企业之间有脐带相连。每个目前受雇于华为的持股员工都有权选举和被选举为股东代表,选举每五年一次。持股员工会选出51人作为代表,再从51名代表中选出华为17人董事会的成员以及监事会。
要借鉴华为的股权方式与美国的员工持股方式,基于中国企业的特色措施,目标是建立国际通用的激励机制,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从华为的股权架构来看,华为的管理系统没有因为员工持股而分散,工会与任正非等大股东拥有控股权,而任正非拥有一票否决权。这保证了控股股东在这家企业拥有绝对的影响力。
中国企业特色鲜明,在现阶段一家企业通常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创始人、一个高效率的管理团队。公司大股东打架或者管理层不和,后果都是企业效率下降,而不是重新构建起内部协调机制。我们面对的是强人文化的土壤,企业文化同样建立在这一土壤之上,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强人不可能有辉煌的成功。我们只能接受中国文化土壤所诞生的企业特色。
华为没有上市。上不上市不是关键,控股股东是不是想利用上市、利用员工持股计划撇清坏账,才是关键。哪类员工是对企业举足轻重的员工,达到什么要求可以兑现收益等等,非常重要。长期持有、享受长期分红在中国更契合实际,因为企业重要员工为了红利也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虽然华为没有上市,但其长期激励机制安排以红利为主,具有鲜明的特色。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与养老相挂钩,以税收优惠等方式,提升员工长期持股的意愿。一个好的激励机制,应该让员工有长期指望,同时抛弃不切实际的分肥与暴富幻想。
(作者系知名经济评论家)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