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记者 周舜尧)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镇横石村东坑湾便是利用身边的好山水,开发自然资源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横石村东坑湾是典型的鄂东南山区,缺地、缺路,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为生。村尾的小山上有座溶洞,因岩石内部自然形成了一座“观音像”,被当地人称为“观音洞”,虽然守着大好的景观资源,但村民们不知道如何利用,也无力进行开发。
“发展支柱产业,让群众找到致富路子,而不是给点钱就完事。”通山县扶贫办主任柯振华说,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当地政府引进企业对景观进行开发,建成后,这一风景区有望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随着风景区的开发,东坑湾实施了整体搬迁,20多户居民从土平房搬到了三层楼的砖混、框架结构的新居中。
“没有景区开发,我们肯定不敢搬。”村民涂书广算了一笔账,新房的地基、水、电都是村里解决,另外每户还额外补助15000元,但建房的费用还是有点高,连装修一起至少得20余万元。
村民整体搬迁的后,新居就在景区的山脚下,一旦景区开发后,村民可以经营副食、旅游产品和农家乐,也可以到景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工作赚钱。
以东坑湾的“造血”为榜样,横石村在扶贫开发中形成了种植、养殖、旅游服务三大特色支柱产业,拥有油茶、松杉、银杏基地近千亩,有两家大型的猪牛羊鱼养殖合作社,还建成了以横石汤水菜、柴火饭为主打品牌的“农家乐”。去年,全村减贫218人,占贫困人口的26.4%。
横石村的变化也是我省推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介绍, 去年,通过实施2014年度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我省29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整村推进300个村,发展种植业21.3万亩、养殖业41.3万羊单位,兴修维修公路2288公里、农田水利874处,完成农村环境整治1474处,扶贫搬迁9556户。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