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深入推进22个重大专项改革;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会重大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牢牢把握“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大力度调结构转方式,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努力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全面推进政府预决算公开
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建设,研究出台全省行政审批前置管理办法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性意见,最大限度地缩小政府审批、核准范围,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投资项目省级网上联合审批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全覆盖,实行限时审批。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22个重大专项改革,启动一批标志性、关联带动作用强的重大改革。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探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体系,夯实申办内陆自贸区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健全政府预算体系,统筹使用财政性资金,全面推进政府预决算公开。
在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员工持股
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稳妥发展各类资本要素市场,引导更多具备条件的企业在“新三板”和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在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多元化的产权基础。
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进“武汉—东盟”、“武汉—日韩”航运通道建设,提升汉新欧班列国际运输功能;支持武汉外国领馆区建设;推动鄂东港口资源整合,推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建设。
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办法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建立健全各级生态创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指导推动生态省、市、县、乡、村五级创建,协同推进各部门、各类型生态文明示范试点创建。支持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示范建设。
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加快土壤、大气、水资源、机动车管理等专项法规立法,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化进程。加快建立丹江口、梁子湖等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
制订出台湖北省生态文明(生态省)建设考核办法,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激励和约束制度,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推进资源节约利用。深入推进“四项创新”试点,科学安排用地计划,加强土地批后监管。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领域清洁生产示范,加大对高效节能家电、汽车、电机、照明产品等补贴力度,推动重大节能技术产品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积极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碧水工程,加强“三江、五湖、六库”等重点流域区域综合治理。推进洁水和净土工程,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实现全省地表水水质达到III类以上的比例高于83%,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以上。
继续做好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实施宁静工程,全面整治噪声扰民。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进“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探索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和再生资源基地。
全面整治噪声扰民
实现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
着力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重点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将被征地农民规范纳入养老保险,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养老保险改革。
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探索职工大病保险和门诊统筹,实现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
加快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2万套(户);探索推进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
重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分级诊疗试点,积极推进社会办医,为群众提供多元、安全、便捷的健康服务。
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
把办实事纳入日常工作
民生决定目的。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每年提出为民办十件实事,收到积极成效。从今年开始,我们将把办实事纳入日常工作,更加注重从老百姓关心的细微之处抓起,努力办更多的实事,让人民群众从身边的细小变化中,切身感受到生活的改善和提高,感受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今年全省经济发展主要目标
确保今年完成投资2.9万亿元以上
加快436个(类)重大项目建设进度
突出抓好20个省级重大专项
力争电商交易规模增长35%以上
¥
省财政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50亿元
推动汽车产业
实现年产乘用车300万辆目标
深入推进22个重大专项改革
启动一批标志性、关联带动作用强的重大改革
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2万套(户)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