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购物网站抽检正品率不足60%引质疑
日前,工商总局通报了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正品合格率为58.7%。
昨日,一位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发出公开信:“刘红亮司长,您违规了,别吹黑哨!”点名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司长刘红亮,认为这份报告不仅抽样太少、逻辑混乱,还存在程序违规问题,并直言“避免黑哨对市场无比重要”,该小二表示:“我们接受神一样的存在,但我们看不懂的是,屡次抽检和报告中,不同的标准和神一样的逻辑”。“恳请刘司长‘进驻淘宝’”、“大刀阔斧来淘宝打假”。
昨日下午,工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国工商系统开展2014红盾网剑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效,并通报了10起典型案,其中,5起涉及淘宝。
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副司长杨洪丰还就23日公布的网络商品抽检结果进行了说明,我们高度关注这一情况。近年来,网络购物发展迅猛,零售额连续三年增长超过40%,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网络购物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特点,为居民和商家带来诸多便利和实惠,也对带动就业、促进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看到,当前,社会上制售侵权假冒商品和知假买假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随着我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网上也存在着销售假劣商品、侵权盗版等问题,且影响尤为显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淘宝公开信指出,抽检中,许多卖家并没有收到抽检结果通知,也没有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复检的权利,就直接向社会公开,显然程序失当。
针对淘宝方面的质疑,杨洪丰称,我们发现违法线索后,当然先要联系属地公安部门去立案调查,不会去通知商家。关于不同电商平台抽检商品不同,我们只是向第三方提出我们需要几个门类,这几类商品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比较多的,第三方去抽检几家,抽检什么,他们有他们的工作方案。
非正品不等于假冒伪劣,不是一个概念,这个很明确。此前的抽查所公布的为“非正品”,并非“假冒伪劣”,非正品包括假冒伪劣商品、翻新产品、非授权正规渠道、含量与宣传不符产品,无3C认证产品、非中国大陆地区官方正品、不符合消费者使用说明化妆品中的标签说明产品等等。
(商务部网站、环球时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