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相互封杀或涉嫌违规;中国互联网行业正陷入“囚徒困境”
羊年春节将至,网络上红包大战已经悄悄打响。去年春节微信红包一炮走红之后,支付宝、新浪微博、陌陌等也不断推出更多红包功能,“地盘”争夺战愈演愈烈。
2月2日中午,支付宝钱包上线了红包分享到微信和QQ的功能。然而,该功能上线不到12个小时,就遭到腾讯全面封杀。支付宝钱包发送红包,点击“发微信好友”后显示“无法分享到微信”;支付宝3日通过官方微博表示,从2月2日下午开始,商户通过微信平台开设的店铺无法使用支付宝收付款。
为应对微信的封杀,2月3日支付宝使出了新的“杀手锏”。支付宝钱包上线了“红包口令”功能,分享红包口令到微信里,就可以发红包。只要记住图上的数字,在支付宝钱包里输入数字口令就能抢红包,而微信目前还没有应对办法。有网友笑称,“简直被支付宝钱包的聪明才智折服了!”
争夺战不会就这样轻易结束,或许“战况”会更激烈。近日在微信抢红包的页面下方悄悄出现一句话“看羊年春晚,摇微信红包”,间接证实了此前盛传的微信红包上春晚的可能性较大。
去年11月末,快的打车红包就曾遭微信封杀;此前,淘宝店铺封杀了微信链接。但今年的这场争夺战,要远比去年时间更早、规模更大,也更为激烈。
◎分析
动辄“封杀”对手 互联网企业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当“开放、分享”的互联网精神遇到以邻为壑的商业现实,到底谁该尴尬?巨头动辄“封杀”对手,又是否涉嫌不正当竞争?对于尚处成长中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如何才能走出彼此封杀的“囚徒困境”?
对于此事,腾讯官方表示:“我们绝不容许有人打着红包的名义进行朋友圈恶意营销,破坏朋友圈体验。”
阿里系其他产品也遭遇“连坐”。例如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也无法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此外,网易4日中午也发布公告称,腾讯禁止“网易云音乐等主流音乐APP在微信朋友圈的分享”。
互联网企业动辄“封杀”对手,早在多年前就已上演。2010年开始的“3Q”大战中,腾讯强迫用户在360和QQ中“二选一”,成为最知名的封杀案例。
在有来有往的封杀中,中国互联网行业正陷入“囚徒困境”:虽然双方明知合作是最佳选择,却都选择不合作。
2011年12月工信部就发布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其中明文指出,“强迫用户使用或者不使用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或者产品”,是属于“侵犯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无正当理由限定用户使用或者不使用其指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或者产品”,则属于“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可见,互联网企业任性地互相屏蔽其实并不合规。
走向开放是世界互联网市场的大势所趋,即使是苹果这样的公司,也在逐步加大开放力度。就在1月底,微软也为谷歌的安卓用户带来Office套件正式版。Office软件一直是Windows平板和手机的核心武器,但微软仍选择分享。
中国企业何时能走出对抗的困境呢?
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马韬认为,随着企业业务的成熟,未来走向开放是大势所趋。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入口和用户实在是太重要了,但等他们在某一领域拥有相当的用户群体后,未来可能会考虑开放,将选择权交给用户。
(综合新华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