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爬坡过坎”求发展,“竞进提质”抖精神。
2014年,湖北完成生产总值27367.04亿元,增长9.7%,增速居全国第七位、中部第一位。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去年2.43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神龙架机场建成通航,武黄、武冈城际铁路建成营运;天河机场三期、武当山机场、武汉长江航运中心等加快建设,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生产性试验项目开工,武西铁路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引江济汉、兴隆水利枢纽如期完成并发挥效益;历经多年建设,承载着湖北人民顾全大局、牺牲奉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一江清水正式北送……这一系列重大工程和项目,既扩大就业促进消费,更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5年,湖北继续把稳增长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为此,湖北将完成投资2.9万亿以上,包括推进公路、铁路、航运、机场、水利、能源等领域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扩大有效投资、做大经济“底盘”,制定“十三五”规划,打开新的投资天地,带来民生福祉,这是我们发展的终极目的。目前,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我省的投资需求还很大,正是精准对接一批支撑作用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的大好时机。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投资这一“驾辕之马”,充分树立抓有效投资的紧迫感,积极谋划争取,尽力优化环境,加快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本水平,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一系列投资巨大的工程和项目,对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讲,就是工厂商店建成了,会带来生产和产出的增长,会带来就业;人们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民生得以改善;民生改善后,又会接着消费,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正如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说,投资增长实际上就是改善民生,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本报记者 王兴亮
2014年12月3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举行开工仪式。本报记者 王筝 摄
2014年12月6日,正在施工中的东湖通道,东湖通道是中国最长的湖底隧道。
2014年12月1日,武汉地铁4号线过了永安堂站后冲出地面,奔驰在高架桥上。
本报记者 傅坚 摄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