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广东问政达人狂飙

广东问政达人狂飙

2015-02-09 01:04:0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侯斌雄 发自广州

2月2日下午,广州市政协委员吴翔在2015年广州市政协会议上果敢发言,邀请广州市委书记、市长率先公开财产。

吴翔认为,财产公开制度在国家层级20年前已在研究,但相关法律法规迟迟未能出台。广州作为领风气之先的城市,应从领导开始率先公开财产,“这并无损领导形象,所以请书记市长率先公开”。

他的发言当天就传上网络,在全国引起热议。社会公众大多数赞扬他大胆果敢,点燃官员财产公示的炙热话题。他们对吴翔和广东的传媒感慨不已:“广州,依然是那个令人期待的岭南大都会!”

实际上,吴翔是广州市甚至广东省多年来体制内外先锋问政狂潮里的一朵浪花。每年召开广州市和广东省两会,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抢麦”发言,成了中国参政议政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近年来,广东风起云涌冒出一批积极的问政达人,他们既赢得岭南人民的尊敬和支持,也令我国其他省份的公众羡慕不已。

催促财产公示潮流

吴翔倡言“市委书记和市长公示财产”,可以看作是民间对党政一把手公示财产的邀约。对于政协委员的邀约,书记、市长如何反应考验着他们的政治智慧。但是目前被邀约的书记、市长尚未公开作出回应。

不过早在两年前的2013年1月,广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市长记者招待会上,那时传媒和公众十分从容地讨论官员财产公开的话题,市长陈建华毫不忌讳主动回应:“如果接到通知要求进行公示,我会带头公示财产。”两年来的官方反馈,其间的变化颇为微妙。

2月3日广州各家媒体和国内网站不见了吴翔发言的消息,下午长江商报记者就此现象电话采访他。吴翔停顿了约3秒钟,随后从话筒那边传来一声轻微的叹息:“我要说的昨天在会上全都说了,不再谈论发言的话题。”随即挂断电话。

多年来,国内上下都在殷切期盼并呼吁“官员公示财产”。早在20年前中央就在研究制定相关法律。在广州市,官员公示财产的呼声,近几年来一直为体制内的官员在热切推进。

曾经的2013年广州市两会,时任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就提交了《关于广州市率先试行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公开的建议》的提案,呼吁广州率先在全国第一个公示官员财产。

广东省不少市民认为,正是范松青两年前通过媒体在国内第一个公布家庭财产之后,才得以深入一步诞生吴翔邀约“市委书记和市长”公开财产。

在吴翔邀请广州市委书记和市长公示财产之前,早在2013年广州南沙区就开始官员财产公开的试点,随后试点悄然停止。

《南方日报》评论员苏少鑫2月3日对长江商报记者直言疑虑:“不难想象,在官员普遍对财产公开抵触的情况下,立法规定或者靠书记市长率先垂范的财产公示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局面?”他认为,制度性地推进官员财产公示,远比对市长书记的逼问要来得有效得多!当然,吴翔的发言,体现了公众内心的呼唤。

市政协委员韩志鹏为民请命

勇于问政的范松青和吴翔,是广州市政协涌现的明星委员。其实,他俩的背后站着广东省一批敢于问政的同道。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曹志伟,广东省政协委员孟浩和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今年的广州市政协会议,政协委员韩志鹏依旧保持着历年问政一贯为民请命的毅力。因此,韩志鹏又一次成为广州市政协的明星委员,身边依旧聚集着一大群的传媒记者,随时准备传播提案的声音。

2月1日,韩志鹏刷新了他之前问政的纪录,花了一个半小时,在知情问政会现场走访了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10个部门,提问:“叫车软件要不要禁?失独老人养老院进度如何了?广州小学能否开设粤语课程……”原来5天前,他通过微博征集网友建议,共收到900多条网友意见。韩志鹏因此自豪:“韩某人只有一个,这是不可复制的。今早,市政协副主席平欣光还称赞我是老百姓的代言人。”

2月5日,韩志鹏道出发言的“法宝”是立场:“一定要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既然有这个话语权,要摸着自己的良心说话,说人话、肯说真话、敢讲硬话!”

韩志鹏不仅惯于在广州两会热切提出民生议案,也在闭会期间聚焦广州市重要话题。监督南北高架路建设以解决同德围的出行困难,便是韩志鹏问政的杰作。同德围出行“华山一条路”,居民忍受十年之苦。2014年12月28日南北高架路正式通车,同德围“公咨委”韩志鹏和市长陈建华步行路面庆贺。因此,广州市长陈建华曾经评价韩志鹏:“在同德围问题,我给他打满分!”在2012年1月20日的广州市人大会议分组讨论上,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陶子基称赞:“一群人大代表,比不上一个韩志鹏啊!”

2015年广州市政协会的最后一天,韩志鹏掷地有声:“尽管多年问政身心俱疲,下届不想连任了,但是,还会继续为民请命。”

2月6日晚长江商报记者询问韩志鹏,2月4日与曹志伟激辩“广州公交挤不挤”被有关方面批评发言偏激,他感叹道,“当时心情不好!如果政协委员在两会上都没有说真话的氛围,那就太可悲了。说真话,不容易!”

广东最敢言的省政协委员孟浩

在岭南众多的问政达人里,谁也不会忘记“广东最敢言的省政协委员”孟浩。

孟浩是一位“较真的委员”,素来以敢言著称,人称“孟大炮”。2002年被选为广东省第九届政协委员,十届、十一届连任广东省政协常委。

2月5日上午,长江商报记者专访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了解其多年问政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慨。不同于议政的“大炮隆隆”,孟浩态度温逊,亲和谦虚的话语特别感染人。

2004年,孟浩在广东省“两会”中成为广东省委员公开联系方式第一人!并且他希望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公开联系方式制度化。如今,孟浩11年后再回溯,对自己公开联系方式仍感到满意。然而关于公开联系方式制度化,他有点失望:“虽然需要国家立法予以规定,但是广东省作为领风气之先的改革开放前沿,可以率先破局施行。”

孟浩自从担任广东省政协常委后,问政身体力行,雷厉风行。监督洛溪大桥收费、取消白云山隧道、探索广州交通治堵方案、2006年为中学生小华择校费奔走和质疑2014年公共文化场所红专厂搬迁等问政事务,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全情投入、一心为公。

在孟浩问政的生涯里,不得不浓墨重彩秉笔直书他2012年为督促广州市政府公开神秘的穗府【2008】39号文件(以下简称“39号文”)而蓄须明志的壮举。

由于广州市政府坚决不公开涉嫌利益输送的39号文,孟浩在2012年1月广东两会上放言“‘39号文’一天不公布,我就一天不刮胡子”。最终在孟浩隔空问政广州市长陈建华之后,39号文于2013年3月份终于公开,他也刮去蓄了近13个月、15厘米长的胡子。

然而,39号文的故事依旧没有结束。2015年1月份,39号文中涉及处理垃圾焚烧的广日集团原董事长兼总经理潘胜燊和总经理白文涉嫌违纪,先后被广东省纪委“立案调查”。

2月5日长江商报记者就此提问孟浩,对当年监督39号文的效果满意吗?孟浩没有完全满意,“39号文公布,查处广日集团领导,只是一个开端。但是39号文的灰幕,还是机关重重。”他举例说,39号文牵扯的广州水体污染治理,年年重金投入却效果不明,仍然需要调查能力强的新闻人继续介入挖掘。

孟浩坦承:“两年前的刮胡行动,成了我问政转型的契机。”从2013年开始,他从公共焦点事件隐退,退居关注更广泛的公共文化建设。

为什么不再关注广州的公共焦点事件?孟浩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广州的事情有市政协委员韩志鹏、曹志伟等人热心奔走,我应该关注其他代表或委员没留意的公共事件。”

从2013年3月至今,孟浩正鼎力为广州市的文化地标——红专厂的存亡而呼喊。2015年2月8日广东省政协会议上,他成功“抢麦”,希望政府明确红专厂的土地归属,停止清退红专厂租户。

孟浩明确告诉记者目前的心态:“放下不放弃,承担不负担。”长江商报记者追问,以后是否还会关注类似洛溪大桥收费等涉及公共利益的广州个案,他回答得十分果断:“一定!”

另外,长江商报记者询问孟浩如何看待吴翔邀约市委书记市长的发言莫名被屏蔽,以及韩志鹏委员发言被指责偏激。他殷切期望,“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有权利依法批评与建议政府部门,各级政府应该包容大家的问政议政。”在代表和委员勇于较真问责的背后,是广州市和广东省的人大和政协的积极支持。“回望2002年当选广东省政协委员的来时路,广东省各级政府比以往更加开放了”。

广东省多年来的问政达人狂飙,不仅仅是孟浩、韩志鹏等体制内人员犀利提案和议政,民间问政达人更多。“广州区伯”近10年监督公车私用、“巴索风云”“樱桃白”“长平”“厦门浪”等网民为监督广州的垃圾焚烧等多方面公共事务,竭尽全力服务社会。

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和他的书法作品。本报记者 侯斌雄 摄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