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国企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企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5-02-09 01:04:0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国企员工世袭制,显示国企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企业报》近日报道,江西省政协委员许秀柏炮轰江西省一些垄断型国有企业用工制度僵化。一方面,国有企业成为家族企业,“打江山,坐江山,传儿孙”的想法潜移默化地印在了一些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职工头脑中;另一方面,有的国企一线员工拿着高薪,却不干活。

这种现象说明,呆在国企的收益远远超过风险。对于这些国企员工而言,有国企员工的身份相当于农民有了一块承包地,终身有保障。

出现这种现象,说明这些企业内部用人机制、薪酬机制极端僵化,根据身份而不是员工的贡献向员工发放薪酬。当然,请得起农民工代干的企业拥有一定的垄断地位,足以支付得起游手好闲的员工工资,也雇得起数量庞大的临时工队伍。

从表面上,国企已经废除用工世袭制。1986年10月1日起,国家规定国有企业招用工人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不过,这有着特定的背景:公务员都在下海,地方小型国企被推向市场,中国经济仍处于产能不足阶段,摆个小摊的收入都超过地方国企工资。因此,废除子女顶替的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经济整体已经从产能不足转为产能过剩,创业门槛上升,风险随之增加。由于改革推进不到位,体制内外有别,大型国企获得廉价资源能力上升,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隐性福利上升,体现在福利房到公积金等各个方面。目前国企呈现世袭制、家族制,正是国企改革不到位的结果,是体制内外企业地位不公平的必然结果。国企对家族员工的粘着度,与市场的公平程度呈反比。

大庆油田就是一块央企用工制度的试金石。

据《新京报》报道,上市公司中石油旗下最大、最 “古老”的油田公司——大庆油田出台新招工政策:老职工的子女如毕业于“二本”非石油专业或“三本”将无法直接“接班”,而要通过考试。部分职工及其子女集体表示反对。2000年买断工龄的油田职工李卫红则表示,“大庆只有两种工作:市政和油田,其他都是待业。”

人们了解风险何在:大庆油田产量下降,石油城市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今年1月16日,《经济观察报》从大庆发回报道:2014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刚过4000万吨,这是一个拐点。预测认为,从2015年开始,大庆油田原油产量将以每年150万吨的数量逐年递减。“这意味着大庆的GDP将直接减少63亿元。据预测,2014年大庆市GDP增速仅为4.5%,这是‘十五’以来的最低增速,用衰退来形容也不为过。”大庆市一位官员如此表示。

现在进入大庆油田还能捧着铁饭碗吗?显然,一心要子女进入油田的老职工认为,这仍然是一只铁饭碗,起码在其他行业下行、其他企业破产时,央企油田会是最后沉没的那艘船。观念与市场的落后,对于艰难转型中的大庆油田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个人的理性造就了集体的非理性。如果央企仍然维持廉价资源、旱涝保收的观念,如果产能过剩无法解决,国企世袭制就存在抗风险红利。

对国企用工制度的批评,经常伴随着底层国企员工的诉苦,如“石油职工在野外战严寒零下30多摄氏度。冬天吃饭钢勺能粘到嘴上。冒酷暑零上30多摄氏度。蚊子有黄豆那么大,你知道吗?”这些底层员工从感情上无法接受国企用工制度的改革。正是因为世袭制,他们的悲剧人生也将在进入油田的后代身上重演。

推进市场的法治与公平,刻不容缓。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