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国企反腐雷声隆隆正当其时

国企反腐雷声隆隆正当其时

2015-02-15 23:47:33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评论员 廖保平

2015年的第一轮巡视,比以往来得更早些,也比以往来得更突然些。

在2月11日召开的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中央决定今年完成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金融企业巡视全覆盖。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会上宣布,将对26家央企进行今年首轮专项巡视。

会议措辞严厉:“有的企业党委负责人不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职责,党组织没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通过利益输送谋求个人升迁,选人用人问题突出,企业内部存在买官卖官、搞团团伙伙。利用手中权力在资产资源交易中贵买贱卖,采购招投标违规谋利,家属子女靠山吃山、谋取私利。有的国企负责人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置若罔闻,‘四风’问题禁而不绝。”

为什么巡视还没开始,结论似乎已经出来?原因是,自中共十八大以后,到2015年首轮专顶巡视之前,中央巡视组一共巡视了12家国企央企,其中8家是2014年下半年第三轮专项巡视的对象。对这12家国企央企的巡视,发现了如上诸多问题,其中很多问题多年来社会反映强烈,诟病诸多,一直呼吁解决却又一直没有解决的。

从中央所使用的措辞可以看出,国企腐败的严重性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也说明,中央已经意识到国企腐败形势严峻,有必要重拳出击,此前的国企高管限薪等举动,是反腐风暴将向国企进军的信号。今年,在巩固和扩大其他领域的反腐成果的基础上,对国企央企反腐发力,尽在情理之中。启动得早,数量猛增,年内完成全覆盖,问题导向明确,话说得够狠等,无不预示着,中央对国企腐败深恶痛绝,且下了刮骨疗毒的决心,我们可以界定今年为“国企反腐年”。

首轮专项巡视的26家国企央企,涵盖了能源、电力、 通信、矿产、钢铁、建筑等领域,且基本上都是各个领域的龙头老大,基本上都是世界500强企业。一开始就针对这些“大块头”进行巡视,表明中央一开始就摆出了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的姿态,采用的战术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把“大块头”攻下,“小块头”就不在话下了。

另一个战术是“专”,专项巡视的要害在“专”,可以围绕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下属单位、一个工程项目、一笔专项经费开展巡视。与常规巡视不同,专项巡视目标清晰,循着问题线索而去,聚焦问题、突出重点、挖深吃透,不求面面俱到。这意味着,这一轮国企反腐绝不是走过场、搞形式、走走看看,不下嘴则已,下嘴就一定死咬不放,刨根问底,查个水落石水。

国企央企多年来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资源众多,利益丰厚,地位垄断,监督不力而导致腐败等诸多问题,不时见诸报端。从巡视组出巡从未空手而归的经验看,此轮国企反腐不能说地动山摇,也一定会大有斩获。要知道,2014年全国有超过70名国企高管落马,今年在“巡视全覆盖”的情况下,落马高管定然不在此数字之下。

国企反腐必将揪出一些高管“大老虎”,由于国企与官场的密切政商利益关系,又可以顺藤摸瓜,打掉一些官场“大老虎”;又由于国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国企反腐必将极大地挤掉国企的“腐败成本”,将“腐败成本”转变成民生福利,有利于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因此,国企反腐,上有益于政治清明,保全国有资产,下有利于改善民生,纾解民愤,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反腐不能仅靠巡视,把腐败高管掀下马也不是最终目的,治本才是目的,靠法治、制度遏制腐败才是根本。我们的理解是,目前中央通过强力反腐来赢得改革和法治建设的时间和空间。时下,国企反腐的雷声滚滚而至,到底能下多大的雨?我们拭目以待。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